技能教学原来可以如此美丽.doc

技能教学原来可以如此美丽.doc

ID:49059020

大小:29.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2-27

技能教学原来可以如此美丽.doc_第1页
技能教学原来可以如此美丽.doc_第2页
技能教学原来可以如此美丽.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技能教学原来可以如此美丽.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技能教学原来可以如此美丽——读华应龙教师《角的度量》课堂实录有感龙孔小学周芳莉利用课余时间认真地读了特级教师华应龙老师撰写的《我这样教数学——华应龙课堂实录》一书。该书详细的记录了华老师的12节精品课,每节课都以“课前慎思、课堂实录、课后反思、专家评析”四个环节来描述。能让人亲历专家的精品课是如何雕琢出来的,令我内心油然生成一股感慨与敬意之情。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华应龙老师《角的度量》,不仅仅体现在华老师民主和谐的课堂,深厚的课堂功底,高超的课堂驾驭能力,更体现华老师能在平凡的课堂中创造出的“不平凡”

2、。哲学家罗素说:“数学,如果正确地看她,不但拥有真理,而且也具有至高的美。”作为数学教师,如何在课堂向学生传递数学的美,如何在课堂中向学生渗透和传递数学文化的丰富内涵,让他们自然地感受到数学文化的无穷魅力?我认为,华老师在他的课堂教学中,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诠释。一股浓浓的文化气息弥漫在数学课堂中,引领着学生不断用心去触摸数学本质,去探寻数学的内在规律以及文化本性。不禁让人欣喜、让人感叹:技能教学原来可以如此美丽。一、传统的教学,学生为何学习不自然?细读华老师《角的度量》课堂实录,确实有一股清新之风掠

3、过耳际。我回忆着自己教学这一内容时,面对孩子拿着量角器手足无措的样子,我反复地讲着,演示着,可孩子在练习中仍是错误百出,内外圈搞不清楚,量角器的度数找不到。有的孩子甚至拿着量角器上、下、左、右摆弄着,最后还是不知道怎么量。看了华老师的教学流程,我突然顿悟:传统的教学,学生为何学习不自然?原因就在于:我们阅读教材分析教材,设计教学过程时,往往想我准备怎么教?第一个环节是什么,要创设怎样与众不同的教学情景,第二节环节怎么教,量角时怎么把记忆的口诀教给孩子,让孩子记住这关键……可是,课堂上任凭教师指手画脚

4、,反复强调,学生屏气凝神,结果怎么也学不会。因为教师更多地站在自己教的角度来剖析教材,仅仅认为不过教孩子一个量角的本领。而这,恰恰是我们传统教学《角的度量》时的弊端,大部分教师只重视量角的知识与技能,而对于感受量角的意义和形成一定的度量意识,亦即数学的思想、方法还没有顾及,或者说没有想到。华老师则顺着孩子的思路去思考教什么,他的目标指向性很强。从他课前的教学准备,我们就不难发现:他把精力放在了解孩子已有的相关知识经验上,首先确定教学《角的度量》应该教些什么内容,接着,再考虑新课如何导入,推敲如何让孩

5、子从测量长度的一维特征进一步来认识角的大小这二维甚至三维特征。他确定的三个教学目标很实在,也是本节课的重点所在。进而,我们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觉察到了他的新意所在,量角的过程,既有孩子的自主探究,也有老师的相机诱导,孩子无论在尝试阶段还是在最后的拓展练习中,不仅认识了量角器,还体会了量角的重要性。二、差错也精彩。当学生通过自己的发现认识了量角器之后,尝试在一个个纸量角器上画出教师规定的角,其中有一个角是157度。教师先演示了一种正确的画法,并解释了此画法的思考过程。然而他更加看重的是另外一种错误的画法

6、,但对他及全体学生来说却是非常有价值的画法,即一个方向相反只有23度的角。片段赏欣:师:(面对画错的这个学生说):看了前面这位同学画的角,你现在觉得这还是一个157度的角吗?生1:我觉得不是了,因为这个角接近于140度,而不是接近于160度,所以肯定不对了。师(对于他的回答有些意外):哎,大伙儿能听明白他的意思吗?他说得好像有点儿道理,看上去这个角是接近于140度。不过,我认为你在画这个角的时候应该是这样想的吧(师一边在实物投影上演示,一边解释):这儿是150度,过来是155度,再过两小格就是157

7、度了,是这样想的吗?生1:点头。师:可这儿是140度呀,应该变大才对呀?怎么反而变小了呢?看来是有问题,那问题在哪儿呢?生2:因为角的一条边应该在0刻度线上,而他画在了180刻度线上,所以就不对了。师:噢,原来是这样呀,方向反了,你现在明白了吗?华老师曾这样讲道:“我们的课堂教学不应该有意识地去避免学生犯错误,因为课堂是学生出错的地方,出错是学生的权利,帮助学生不再犯同样的差错是我们老师的义务。”他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你看,课堂中的两则差错,他处理得多好啊!他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认真研究学生可能

8、出现的差错,以至自如地驾驭学生的差错,做到心中有数,表面上“很糊涂”,实际上通过他的“装糊涂”,学生从同伴的差错中不但找到了错因,更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最大化地发挥了差错的价值。三、学数学的过程是一个在做中学的过程。  华老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创设了这样一连串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先在量角器上找角,然后在纸制量角器上画角,最后再用量角器量角。有人一定会问:饶这么一大圈才到量角,是舍近求远,还是画蛇添足呢?还有人会问:在教师还没有介绍量角器的有关知识前,就让学生自己去找角,行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