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9035675
大小:46.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2-27
《窦桂梅《珍珠鸟》教学实录.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品味人与小鸟的“信赖” 一、引出人与鸟的话题: (学生课前朗读苏轼《题西林壁》,白居易《忆江南》,李白《赠汪伦》……) 师:听到刚才白居易的《忆江南》,让我们想起他的另一首《鸟》,我愿意与同学们一起诵一诵。(师出示) 生:“莫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盼母归。” 师:那嗷嗷待哺的鸟儿,呼唤人啊千万不要打鸟,他们在等待母亲赶紧回家呢。好在我们有爱心,不会再打鸟了,还经常把鸟带回家养着。真好!(板书)恰巧前几天,朋友就送“我”一对珍珠鸟。放在——(引读) 生:“一个简易的竹条编成的笼子里,笼内还有一卷干草,那是小
2、鸟舒适又温暖的巢。”(学生读这句,教师同时板书“珍珠鸟”。) 师:(解题)从题目上看,你觉得这鸟怎样: 生:珍珠鸟长得一定很好看,很讨人喜欢。 师;想看看吗?(出示图画),你觉得这鸟怎样?我愿意听到同学们看到之后再读题目的感觉。 生:珍珠鸟,好小啊。(学生读题目《珍珠鸟》读得很美,很轻。) 师:让我们打开课文,看看作家冯骥才是怎么写珍珠鸟的。(生开始默读,之后在老师的鼓励下开始举手发言。) 师:用课文中的句子,用你自己的话,让我们一起分享你的读书收获。 师:有没有同学查过资料,它生活在哪? 生补充相关资料。珍珠鸟是生活在澳洲密林
3、深处的鸟。…… 师:同学们看,这小鸟都怕的心都竖起来了,我们可以送他一个成语叫: 生:心惊肉跳。 师:谢谢你给同学们借鉴。我们提示刚才那位同学找到相关句子读读,你呢,不用提示,就这么做了,真好。介绍珍珠鸟的特点,能直接用课文的句子读给大家,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当然,你读的声音也像笛儿一样好听呢。 二、人是如何赢得信赖的 师:就是这样一种怕人的鸟胆子却越来越大了。俗话说“本性难移”,自然也可说“鸟性难移”。从怕人,到胆大,怎么反差这么大呢? 生:我”努力的结果,让这本来怕人的鸟变得胆子大了起来。 师:那好,现在就让我们看看作者“我”是怎么
4、赢得小鸟的信任,使它“渐渐,胆子大了”的?读读课文,找出具体的语句,用自己的话来说也可以。(学生读书……) 师:感谢你们的发现,可以让我们更进一步去体会语言里的滋味。那我们就从你们读到的或者谈到的地方具体品味品味。比如同学们谈到的这句—— 生:(读)“我便用吊兰长长的、串生着小绿叶的垂蔓蒙盖在鸟笼上,它们就像躲进深幽的丛林一样安全;从中传出的笛儿般又细又亮的叫声,也就格外轻松自在了。” 师:采访你(指刚才读的学生),“我”为什么要这样做? 生:就是让它感觉有安全感,“我”故意用吊兰来让珍珠鸟感到这笼子跟以前的巢差不了多少。 师;“我”用吊兰
5、来打扮笼子,实际用的是那颗—— 生:用吊兰不如说是用心。所以作者要想办法用长长的、串生着小绿叶的垂蔓蒙盖在鸟笼上…… 师:请你再读这句,注意啊,它可是胆小的,不要吓着它们,你该怎么读? 生:“我便用吊兰长长的……也就格外轻松自在了。”(有些重音。) 师:气重,音可不重。要是我的话,我的读还要轻,因为它们那么娇小,那么怕人,我会这样读:“我便用吊蓝……”(教师读得“小心翼翼”,而后学生读,掌声。) 师:三个月后,听!(播放珍珠鸟的叫声。) 生:啊,这对珍珠鸟便有了它们的孩子——雏儿。 生:这声音,和它的爸爸妈妈叫得一样,笛儿般又细又亮的
6、叫声,还更娇嫩,真好听。 师:快看,它钻出了笼子。你看到了吗?看到了吗? 生:看到了!“雏儿,更小哟,正是这个小家伙!” 师:再读这句,把你的惊喜赶快告诉大家。(引导学生读出语气) 生:“雏儿,更小哟,正是这个小家伙!”(学生读得很带劲儿) 师:一起来读。(学生一起读:“更小哟,雏儿!正是这个小家伙!”) 师:至此,课文称珍珠鸟为“小家伙”。让我们再找找描写小家伙的句子读读。 师:把“小家伙”换成“珍珠鸟”,再读读,看看有什么不同? 生:“起先这‘珍珠鸟’只在笼子四周活动。”用“珍珠鸟”可没有用“小家伙”这样生动,没味道。 师
7、:这是对人的称呼,不是珍珠鸟吗?为什么称为小家伙? 生:一定是特喜欢的,比自己小的人,一般称“小家伙”,表示心里特别喜爱。 生:作者把小鸟当成了家里的一员,家里的一个可爱的小孩子。而且,称呼小家伙的时候,语气和感情是不同的,从此“小家伙、小家伙”地叫着。 生:“呆一会儿,扭头看,这小家伙正爬在我的床头睡着了。”(读得惊喜又声小) 师:“我”不仅给它们的笼子装扮成家的模样,还要对这珍珠鸟“客客气气”的,当作家里的小孩子、小朋友,小宝贝。真好。 师:刚才你们谈到“我决不掀开叶片往里看……”;“我不管它……”(读课文句子);“我不动声色地写……
8、”(读课文句子) 师:这一个个“不”,可以用这里的一个成语概括—— 生:那就是“不动声色”。 师:假如去掉一个个“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