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9006041
大小:42.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2-26
《追寻职业幸福感.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追寻职业幸福感,引领专业化发展王燕(洪湖市特殊教育学校,湖北洪湖433200)摘要:教师职业幸福感是教师热情工作、主动学习,获得专业化发展的源动力。如何消除教师的职业倦怠感,增强特校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从而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是我们现今探讨的热门话题。关键词:幸福感教师职业幸福感教师专业化发展9月,笔者有幸参加了“【2013国培计划】特殊教育骨干教师培训”,聆听了北京师范大学博导肖非教授的专题讲座“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受益匪浅。笔者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特校教师,他在专业化发展这条路上能走多远,很大程度上决定
2、于他的职业幸福感强不强,可以说职业幸褔感是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直接动力。一、追寻职业幸福感。1、什么是幸福感。幸福感,属于社会心理体系的一个部分,它是指人对于自己所处的现状持有的一种持续的、内在的、坚定的快乐而满足的心理状态,它不是一种短暂的情绪体验。幸福感受各种因素的影响economicfactors(经济因素)、populationfactor(人口因素)、culturalfactor(文化因素)、psychologicalfactor(心理因素)和politicalfactor(政治因素)等。经济因素如就业状
3、况、收入水平等;社会因素如教育程度、婚姻质量等;人口因素如性别、年龄等;文化因素如价值观念、传统习惯等;心理因素如民族性格、自尊程度、生活态度、个性特征、成就动机等;政治因素如民主权利、参与机会等。2、什么是教师职业幸褔感所谓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就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时候感受到这个职业可以满足自己的需要,能够实现自身的价值,并且能够产生愉悦感。它与经济、社会、文化、心理等各方面因素息息相关。教师职业幸福感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重要前提,是事业有成的坚实基础,是教育追求的最高境界。教师是否体验到职业的幸福,与教师
4、的思想境界、人生目的、价值取向密切相联。3、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何在每个行业的人都有自己的职业幸福感,农民以获得丰收为幸福;工人以生产出有价值的东西为幸福;医生以医治好一位病人为幸福。特殊教育教师作为一个教育特殊对象的特殊职业,它的幸福感相比于其它职业特别是同样作为教师的普通学校教师而言,具有以下特点:(1)职业成就感不强,自身价值得不到体现。教师作为一个以别人的成功为自己成就的职业,是幸福的。教师的工作成败是以学生成人成才的情况来衡量的,没有哪一个老师不以自己曾经教过某一个在事业上成功的学生感到自豪。作为一
5、个教师,我们都深刻体会到,学生取得成绩之日就是老师幸福之时。并且学生的成绩越大,老师的幸福感越强。但是在特校,虽然我们跟普通学校教师一样总是默默无闻地辛勤工作着,希望学生能够早日成才,但结果却不尽如人意,除了极少数学习努力、家庭条件较好的、智商相对较高的聋哑学生能在一些招收残疾人的大学就读外,大部分教育对象如智障孩子、自闭症儿童、盲人以及很多聋哑人都依然生活在社会最底层或靠着社会的扶助救助才能生存下来。普通学校的教师可能培养出未来的政治家、企业家、文化名人,可是特校的教师即使倾其一生也不能教会一个聋哑孩子清晰地说
6、话、不能将一个先天智障的人教育成生活、工作等综合素质都优秀的人才。陶行知先生所言的“教师工作的最大幸福就在于培养能够超过自己的学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种光荣而幸福的事对于特校教师而言成为一种奢侈。(2)获得学生家庭的协助率不高,“投桃报李”的情感需要得不到满足。学生家长对学生的学习辅导、对教师工作的支持,对教师辛勤付出的肯定和好评以及学生对老师“投桃报李”的感恩和爱戴都会促进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形成,也是满足教师职业幸福需要的重要途径。但是在特校,虽然,我们也年复一年把满腔的热情和真挚
7、的爱无私地奉献给了学生,在教师节、除夕夜收到学生和家长的鲜花、贺卡、电话短信祝福的可以说寥寥无几。普通学校的孩子在校就读时有家长跟踪辅导,与教师交流学生的学习、生活、个性习惯等情况,及时反馈、及时调整;而在最需要家长配合的大多数特校,家庭教育仅限于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无论是需要家长日日配合进行口语训练的聋哑学生,还是需要家长制定有目的的训练计划的智障儿童都得不到家庭有效的配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完全脱节,因为很多家长自身就对自己的孩子失去了信心,他们觉得无论做什么都是“无用功”,更有部分家长觉得特校是自己
8、孩子暂时的“收容所”,特校教师是吃着国家皇粮的“保育员”,他们不可能把自己的孩子教得和正常孩子完全一样。4、如何增强特校教师的职业幸褔感。针对上面这种现状,如何增强特校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1)不攀不比,明确内涵,相信自身的价值。特校教师不能拿普通学校高标准高要求的人才培养目标来要求自己和学生,要明确教师伦理的公平内涵:教育是人性的领域,保护和扶助弱者,这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