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9002745
大小:8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2-26
《案例--魏丽芳.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题求一个数的因数与倍数课时第二课时班级五(4)编写者魏丽芳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课是第二单元的第二课时,求一个数的因数与倍数的学习为本单元后面的内容、以及第四单元的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提供了必需且重要铺垫。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生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方法;2、学生能了解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倍数是无限的;3、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学重点: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教学难点: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在本节课以前,已经知道了因数和倍数这样两个
2、基本概念,但是儿童的认知心理总容易误认为它们之间是“一一对应”的。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1、创设情景,引发思维。2、组织讨论,深化思维。3、加强练习,发展思维。五、教学环境及资料准备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一、复习引入。 (课件出示)1、老师这里有几组数,请大家判断一下,哪一组中的两个数之间具有倍数和因数的关系。4和2015和58和2412和1227和13和62、判断下面的话是否正确。(1)、6是30的因数。(2)、9是27的因数,27是9的倍数。(3)、8是因数,16是倍数。(4)、5的最大因数和最小倍数都是5。生判断设
3、计意图:(5)、一个数的倍数都比这个数要大。数学课程的两大重要特点就是它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上新课前有重点、有针对性的带领学生回顾一下相关的旧知识,以作为新知识的前提和基础,是十分必要的。二、新授: (一)找因数:1、出示例1:把18盆花摆放在院子里,可以摆几行,每行有几盆?(不要有余数)可以分别用下面的算式表示:3×6=18,2×9=18,1×18=18那么可以看出:18的因数有:1,2,3,6,9,18。也可以把18的所有的因数写在同一个集合圈里来表示:2、练一练:请你找一找30的因数有那些?师:说说你是怎么找的? 乘法思路:1×30=302×15=303×10
4、=305×6=30除法思路:30÷1=3030÷2=1530÷3=1030÷5=6成对寻找的思思路:5、6;3、10;2、15;1、30。学生尝试完成:汇报可以摆3行,每行6盆;可以摆2行,每行9盆;可以摆1行,每行18盆。汇报36的因数有:1,2,3,5,6,10,15,30设计意图:3、小结:我们先后找了18和30的因数,现在请大家讨论:一个数的因数有什么特点?你觉得怎样找才不容易漏掉?(因数的个数有多有少;所有的因数都在1和这个数之间;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找的过程中一对一对找,写的时候从小到大写。)(二)找
5、倍数: 1、出示例2:说出一些2的倍数。板书师:为什么找不完?你是怎么找到这些倍数的?(生:只要用2去乘1、乘2、乘3、乘4、…)那么2的倍数最小是几?最大的你能找到吗?3、小结:一个数的倍数有什么特点?(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是它本身,其它的都比它大,没有最大的倍数。)学生汇报:2、4、6、8、10、12、……2、让学生练一练:7的倍数有哪些?(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学生也是教学资源,而且是最鲜活、最生动的教学资源,适时地组织讨论,就是在充分挖掘和运用这些宝贵的资源来丰富我们的教学,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有效的
6、提高。三、巩固提高1、填空。(1)、25的因数有()(2)、36的因数有()(3)、7的因数有()(4)、1的因数有()(5)、8的倍数有()(6)、50以内9的倍数有()(7)、有一个数即是13的因数,又是13的倍数,这个数是()。2、用铅笔把下面数中3的倍数圈出来。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怎样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我们不仅学会并掌握的求因数和倍数的一般方法,而且进一步加强了对它们之间关系的认识。板书设计:求一个数的因数与倍数七、教学反思因数和倍数是揭示两个整数之间的一种相互依存关系,在课前谈话中我利用生活与数学之间的联系,来帮助学生理解因数倍数相互依存的关
7、系。比如,我上课前利用班级中学生的父子关系和朋友关系来说明“朋友、父子”词语的含义,它是指两个人之间的一种关系,只能造句为“某人是某人的朋友”。这样的话局把生活中的相互依存关系迁移到数学中的倍数和因数,这样设计较自然贴切,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又帮助学生理解了倍数和因数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一节课下来,学生学习起来十分轻松,教学设计尽量避免出现概念混淆、理解困难的问题。学生对新知掌握较牢,学生乐学,思路清晰。以上是自己教学后的一点感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