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8963683
大小:26.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2-26
《如何因材施教.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如何因材施教传统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单一的、机械的模式化教育,面对兴趣爱好、知识基础、认知结构、能力水平千差万别的学生,他们忽视孩子们的个性差异,对学生制定统一的目标,采用同样的教学方法,做同样的练习,要求同样的步伐,布置同样的作业,从而导致差生消化不了,而优生却吃不饱。学生在教师面前只是被动接受知识,失去了自我,失去了原有的个性,这样显然不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这种教学很容易扼杀孩子的创新能力,打击学生的求知欲,因而产生厌学心理,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丧失了原有的活力。 因此,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大胆创新,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应用到
2、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做到有针对性,让每个孩子都得到个性和知识的全面发展。 一、因材施教的定义。 所谓因材施教,是指在教学过程和课外辅导中,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个性、兴趣爱好和能力等的差异,对不同学生采取相应的教育方式以满足个别学生差别需求的过程。 二、因材施教的基本原理。 由于遗传素质、家庭环境和个人成长经历的不同,在同一班级的小学生,虽然有着共同的年龄特征,但是在学习的成绩、学习态度和方法、兴趣和爱好、气质和性格、禀赋和潜能方面都会存在很大的差异。教师是对由个性完全不同的学生组成的集体教学,因材施教不是要求所有学生达到统一的规格和标准,而
3、是适应每个学生的不同需要及可能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在研究儿童发展的过程中,瑞士心理学家、哲学家皮亚杰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皮亚杰在《结构主义》和《发生认识论原理》等著作中,以儿童认识能力的发展为基本线索,探讨了儿童发展过程中遗传、环境和儿童自身作用的关系问题,得出了具有说服力和广泛影响力的结论。 皮亚杰的研究结论表明:儿童的发展是以发展主体的自我调节为机制的自我演变过程。遗传是构成儿童发展的身体物质基础和先决条件,但不是决定因素。环境因素作为客观存在,也不能自动对儿童发展产生影响。环境对儿童的作用,产生于儿童主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活动之中。也就
4、是说,只有儿童把环境因素选作自己的反应对象,借此来构造过改变自己的认识结构和反应方式时,这一环境因素对儿童发展才是有意义的。 三、因材施教基本原则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在教学活动中贯彻这一原则,对于教师有以下要求: (1)充分了解学生。 在共同的年龄特征基础上,儿童的差异是绝对存在的。要做到因材施教,必须充分地了解每一个学生。除了学习成绩之外,学生的个性特征的各个方面、家庭背景、生活经历等,都是教师因材施教的重要基础。因此,教师应该尽可能地通过各种途径把握每个学生的各方面的情况。 (2)尊重学生的差异。 学生的差异不仅是客观存在,而且是合理的
5、,因材施教的含义不仅包括承认差异,而且包括尊重差异。在达到基本标准的前提下,教师应当允许学生存在不同方面、不同水平的差异。并且针对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条件帮助他们得到最适宜的个性发展。良好教育的结构是大批个性充分发展的人,而不是千人一面的标准件。正如杜威所说:如果从儿童身上舍去社会的因素,我们便只剩下一个抽象的东西;如果我们从社会方面舍去个人的因素,我们便只剩下一个死板的,没有生命的集体。 (3)面向每一个学生。 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观念是,每一个儿童有权利得到适合于自己的教育,教师不能以任何理由忽视任何学生。 四、因材施教的教学实践。 在因材施
6、教过程中,在把握上述原则的基础上,要结合实际情况,从学生的差异的各个方面有针对性的采取合适的方法。具体而言,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主要从以下这些方面着手: 第一,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成绩差异。 由于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和认知方式等差异,在一个班中的每个学生的学习成绩是不一样的,学习成绩特别优秀的和特别差的人数相对要少,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处于中等水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容易犯这样的认识错误,即认为学习好的学生就是好学生,学习差的就是差生,从而特别重视学习成绩好的优等生,而对学习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往往不够重视,甚至还有一定的心理歧视。这个观念一定要
7、纠正过来。对于优等生,当然要重视,要对优等生提出更高的任务要求,让他们精益求精,继续保持强烈的求知欲。而对于后进生,要给予特别的关心,经常鼓励和表扬这些学生,让他们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重视,重新找回自信心,重新培养学习的兴趣。 第二,学生的气质和性格差异。 学生的气质和性格千差万别,有的好动,有的文静,有的大方,有的害羞。对于活泼好动的学生,往往自律性不太好,容易搞小动作,注意力不集中等,但这类学生思维往往比较活跃,教师可以让这些学生担任班干部,让他们有一定的责任感,让他们起带头作用,这样的效果要比单纯地管教要好很多,也易于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8、。而对于比较内向、胆小的学生,对人对事比较敏感,一般自尊心特别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尊重他们,并时常鼓励他们表现自己。特别是在公开的教学场合,不要轻易地批评他们,即使是他们回答错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