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14高中生物单元上课实践示例:《细胞生活的环境》2案例解析2《细胞生活的环境》教学设计.doc

G14高中生物单元上课实践示例:《细胞生活的环境》2案例解析2《细胞生活的环境》教学设计.doc

ID:48924671

大小:4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2-25

G14高中生物单元上课实践示例:《细胞生活的环境》2案例解析2《细胞生活的环境》教学设计.doc_第1页
G14高中生物单元上课实践示例:《细胞生活的环境》2案例解析2《细胞生活的环境》教学设计.doc_第2页
G14高中生物单元上课实践示例:《细胞生活的环境》2案例解析2《细胞生活的环境》教学设计.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G14高中生物单元上课实践示例:《细胞生活的环境》2案例解析2《细胞生活的环境》教学设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细胞生活的环境》教学设计江苏省通州高级中学高红梅一、教学目标[知识方面]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关注维持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能力方面]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教学难点]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三、教学实施的程序学生活动教师组织和引导教学意图学生汇报问题探讨的结果

2、。请同学汇报课前分组讨论的问题:草履虫和血细胞分别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学生初步体会多细胞生物并没有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回忆初中知识。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得出: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启发学生思考回忆已有知识。阅读教材,学习新知。除血细胞外,体内其他细胞生活在什么环境中?引出本节课的课题。看图,结合书本新知得出: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组织液,淋巴是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总结: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为了区别个体生活的外界环境,我们把这个由细胞外液构成的环境称为“内环境”阅读资料,

3、观察动画,完成活动一:分组构建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的关系模型。那么细胞外液的这三种成分之间的关系式怎样的呢?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换吗?请同学结合资料和PPT中动画完成活动一:构建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的关系模型。资料:当血浆流经毛细血管时,水和一切能够透过毛细血管壁的物质可以在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出,进入组织细胞间隙而成为组织液,绝大多数的组织液在毛细血管静脉端又可以重新渗入血浆中。少量的组织液还可以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淋巴经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通过自己分析资料,构建模型,启发学生思考,训练

4、学生获取、加工以及表达信息的能力。主动展示本组构建的模型,与其他组相比较,分析交流。在学生的讨论中,总结出正确的模型。通过分析讨论,对模型进行修正。第一、二组讨论第一个问题,三、四组讨论第二个问题,五、六组讨论第三个问题。分组讨论后汇报,其他组进行补充。由于体内细胞就生活在细胞外液也就是内环境中,所以体内细胞直接从内环境中获取O2和营养物质,将CO2和代谢废物排入内环境中,那内环境中的营养物质又从哪儿来,代谢废物又如何排出体外?分组讨论:1.淀粉、蛋白质等怎样进入内环境?2.氧气怎样进入内环境?3.组织细胞产生的代谢

5、废物,如尿素和CO2是怎样从内环境排到体外的?提出3个问题帮助学生回忆旧知。认同模型构建的科学价值。通过分析讨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拓展学生的思维。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学会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利用本组与其他组同学讨论结果完成活动二:构建模型: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师生共同评价小组构建的模型。PPT展示模型示例,对模型进行修正,并得出: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让学生初步学会严谨的作风,学会分享成功的快乐,或敢于面对失败,积极分析原因,尊重客观事实。完成活动三:分析资料

6、1、资料2,讨论细胞外液的成分。既然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那么内环境中究竟有什么物质呢?给学生提供血浆化学组成的资料及组织液、淋巴与血浆成分比较的资料,学生自主学习,进行资料分析。材料阅读,小组讨论,训练获取信息的能力。结合必修一渗透装置的知识,初步体会渗透压的概念。利用新知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血浆中的离子中Na+、Cl-含量较多的原因是什么?讨论为什么医院里给病人输液时必须使用生理盐水?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渗透压的概念。若血浆中蛋白质含量减少会有什么后果呢?分析前几年“大头娃娃”出现的原因。除渗

7、透压外,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还包括PH、温度。从生活中熟悉的实例入手,引出新知。启发学生思考,与生活经验建立联系。完成活动四:完成概念图。通过概念图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形成系统的概念。布置课后作业:完成家庭成员(自己、父亲、母亲)一日内体温(腋窝温度,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变化调查表,填在课本P7。课后继续探究,为下节课做好准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