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03高中数学一年级单元上课实践示例:《对数》2案例解析4《对数》教学反思.doc

G03高中数学一年级单元上课实践示例:《对数》2案例解析4《对数》教学反思.doc

ID:48924578

大小:5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2-25

G03高中数学一年级单元上课实践示例:《对数》2案例解析4《对数》教学反思.doc_第1页
G03高中数学一年级单元上课实践示例:《对数》2案例解析4《对数》教学反思.doc_第2页
G03高中数学一年级单元上课实践示例:《对数》2案例解析4《对数》教学反思.doc_第3页
G03高中数学一年级单元上课实践示例:《对数》2案例解析4《对数》教学反思.doc_第4页
G03高中数学一年级单元上课实践示例:《对数》2案例解析4《对数》教学反思.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G03高中数学一年级单元上课实践示例:《对数》2案例解析4《对数》教学反思.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对数》教学反思江苏省南通中学邢硕炜《对数》是普通高中数学《对数函数》教学章节的起始内容.它来源于生产实际生活,在天文、航天等领域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它是在指数、指数函数等知识基础上的拓展.教学目标是学生主动理解对数的概念,认识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为学习对数函数作好准备。现结合这一课中几个具体课堂教育教学片段,反思如下:片段一:自学——开放情境、承前启后、激发兴趣自学,并不是我们习惯上认为的看书,而是指学生独立地开展学习活动.它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接受性地自学,如阅读、倾听、记录;可以是生成性地自学,如提问、操作、思考;也可以是创新性地自学.教师

2、在备课时要考虑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哪些问题是他们能够解决的,哪些是他们不能解决的,同时还应根据“学习过程”采取灵活多样的应对。情境:某种最初质量为1的放射性物质不断变化为其他物质,每经过一年这种物质剩留的质量是原来的84%.你能就此情境提出一个有关的数学问题吗?生:经过5年,这种物质的剩留量是多少?生:经过10年,这种物质的剩留量是多少?……师:这几个问题大同小异,直接运算即可.能否提出一个具有探讨性的问题?(学生自发讨论)生:经过多少年,这种物质的剩留量是原来的一半?师:很好!上述片段响应“用教材教”“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教学思想,教学情境设计揣摩了教材的

3、编写意图,在情境的创设时没有特意地追求标新立异,而是沿用了教材上这节内容的引入举例,它同时也是课本上前一节《指数函数》中的具体例题.该情境既是对前面学习的指数函数的回顾,又为引进对数提供了实际背景,起着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和课本不同的是没有直接地抛出问题,而是运用“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中的“自学”,让学生在回顾例题情境的基础上自主提出问题,它为学生主动探究新数学知识提供了空间.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提出问题,提学有梯度与研究性的问题,感受到学习的是丰富与快乐。片段二:议论——问题引领、自然和谐、生成概念议论,并不单纯是小组讨论,而是指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围

4、绕某个或某几个问题,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开展小组或全班的交流,自由、充分地交流自己的认识,互助合作,相互碰撞,集体探索,共同进步.议论也不是碰到一个难点,就扔给学生讨论一番,师生议论还是生生议论,何时议论,围绕哪个问题议论,议论多长时间,教师何时适时引导,都必须根据课堂实际情况不断创设。1.概念的生成是在情景中引发的师:大家提出的这两类问题(求剩留量、求时间使得剩留量为原来的一半?)实际上都与函数y=0.84x有关,你能具体说说是什么类型的问题吗?生:第一类问题是函数y=0.84x关系中已知x求y;第二类问题是已知y求x;师:你能解决第二类问题吗?生:解方程

5、0.84x=0.5。师:现在好解这个方程吗?x的具体值是多少?(学生们都摇头表示求不出来)其实,学生提出的两类问题中,第一类是已知底数和指数求幂值,这是我们能解决的;第二类是已知底数和幂的值,求指数的问题.我们发现用过去学过的内容与符号等知识,无法表示这个指数值.通过师生间的这是一种“议论”,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主动认识到引进对数这个新概念的必要性,另一方面,也为抽象概括对数概念提供了感性直观材料。2.概念的感悟是在观察中发现的为了解决情境中的问题,提出看几个简单的例子:①23=_____;这是已知什么,求什么?这是我们曾经学过的哪种运算?②a3=8,a=

6、___;这是已知什么,求什么?这是什么运算?③2x=8,x=_____;这又是已知什么,求什么?这和我们刚才遇到的哪类问题是一类的?若改变为2x=0.5,x=_____;2x=7,x=_____前几个问题学生都能很容易解决,最后一个问题学生表示用现有知识依然无法求出x。师:请同学们先想一想,这里的x到底存不存在呢?生:22=4,23=8,2x=7,x存在,大于2小于3。师:不错,那么x是唯一的吗?学生思考后感觉很难解决.于是引导学生思考:刚才我们从数的角度判断了x是存在的,而要从这个角度判断唯一大家觉得有些困难,想一想还有没有其他的角度呢?生:可以从形的角

7、度.作指数函数y=2x与直线y=7的图象,x的值就是直线y=7和函数y=2x图象交点的横坐标.从图象可以判断x是存在的而且是唯一(课件分步显示)。对数概念的生成是课堂教学的难点,选择了“再看几个简单的例子”进行一议论,学生从简单的数据中容易抽象出对数概念.三个简单例子都是涉及的是指数关系式ab=N中已知某两个量求第三个量,如2x=8中易知x=3;2x=0.5中易知x=-1;而2x=7中,x是多少呢?学生产生认知冲突,适时提问:x是否存在,如果存在是否唯一?这部分的教学议论,预设是学生能够想到利用函数图象解决,而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成为一个难点.通过“数的角度”

8、“其他角度”引导、学生的议论后顿悟到可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得到x是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