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8918563
大小:569.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2-06
《2016春鲁教版数学八下6.1《菱形的性质与判定》教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教学设计3.23月9日课题6.1菱形的性质与判定(1)课时1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经历探索、猜想、证明的过程,进一步发展推理论证的能力。能运用综合法证明菱形的性质定理,体会证明过程中所运用的归纳概括以及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重点难点掌握性质及证明方法。教学措施运用综合法证明性质。教学方法探索——交流——合作法教具准备多媒体演示注意问题注意证明的严谨性,注意性质定理的灵活运用板书设计引入新课定理证明例1小结教学过程(包括导引新课、依标导学、异步训练、达标测试、作业设计等)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复习旧知
2、,引出新课活动一:复习巩固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从边、角、对角线几个方面)活动二、在平行四边形中,如果内角大小保持不变仅改变边的长度,能否得到一个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找两个学生回答问题,其他学生思考学生思考,总结出菱形的定义用数学符号表示。复习旧知,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总结能力。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2、联系实际,感受菱形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菱形,感受菱形在现实生活的的存在。使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并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并感受到生活中的美。3、折
3、折剪剪,得到菱形如何利用折纸、剪切的方法,既快又准确地剪出一个菱形的纸片?学生动手操作,得到菱形,并证明结论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与思考能力。4、动手操作,体验性质画出菱形的两条折痕,并通过折叠手中的图形回答以下问题:1、菱形是轴对称图形吗?2、菱形有几条对称轴?3、对称轴之间有什么关系?4、你能看出图中哪些线段和角相等学生通过动手、小组合作交流等活动,总结菱形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合作意识。5、小结归纳,总结性质1、菱形的四条边相等2、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3、菱形是
4、轴对称图形,也是中心对称图形。学生总结归纳菱形的性质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6、小组合作,证明性质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是菱形,对角线AC和BD相交于点O,如图.求证:AB=BC=CD=DA.AC⊥BD,AC平分∠BAD和∠BCDBD平分∠ABC和∠ADC.证明:∵四边形ABCD是菱形.∴AB=AD.OB=OD.(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在等腰△ABD中,∵OB=OD,∴AC⊥BD,AC平分∠BAD,(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同理AC平分∠BCD,学生写已知、求证、证明小组讨
5、论,让所有的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培养学生严谨的做题过程。BD平分∠ABC和∠ADC.7、积极探索,推导面积1、菱形ABCD两条对角线BD、AC长分别是6cm和8cm,求菱形的周长和面积。1、底*高2、1/2两对角线的积。学生小组交流,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8、精讲例题,巩固性质例1.如图,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与BD交于O,∠BAD=60°BD=2,求AB与AC的长。分析:1、求BO的长2、证△ABD是等边三角形,求出AB的长3、根据勾股定理求出OA的长,从而求出来A
6、C的长。学生复习巩固性质,小组交流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分析解题能力,巩固性质。9、联系实际,活学活用如图,菱形花坛ABCD的周长为80m,∠联系实际,体现数学与现实的联系。ABC=60度,沿着菱形的对角线修建了两条小路AC和BD,求两条小路的长和花坛的面积(分别精确到0.01m和0.1m2)10、巩固练习,提高能力1.菱形的定义:是菱形2.菱形的性质:①菱形的四条边,②菱形的对角线,并且每一条对角线一组对角.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填番号)①菱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②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③菱形的对角线相等.④菱
7、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⑤菱形的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⑥菱形的对角相等.4.菱形的面积公式:①②.5.菱形既是图形,又是图形.6.已知菱形的周长是12cm,那么它的边长是______.7.菱形ABCD中∠BAD=60度,则∠ABD=_______.8、菱形的两条对角线长分别为6cm和8cm,则菱形的边长是()9.菱形ABCD中,O是两条对角线的交点,已知AB=5cm,AO=4cm,求两对角线AC、BD的长。11、梳理知识,归纳总结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观点梳理知识,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8、12、布置作业,巩固提高必做:配套练习册6.1选做:如图,边长为a的菱形ABCD中,∠DAB=60度,E是异于A、D两点的动点,F是CD上的动点,满足AE+CF=a。证明:不论E、F怎样移动,三角形BEF总是正三角形。设计意图:提高全体学生的水平教学后记(包括达标情况、教学得失、改进措施等)本节内容掌握可以,达标率78%问题1、性质掌握不好2、分析解题能力差3、步骤不好措施1、个别辅导2、针对性训练3、讲解易错问题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