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8868663
大小:1.01 MB
页数:6页
时间:2020-02-03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四单元《习作:“他____了”》 人教部编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习作:“他____了”教案设计教材分析本次习作的主题是“他____了”,目的是叙述一件完整的事情,从多个角度去描写一个人当时的样子,把他当时的样子写具体,表现出他的内心活动。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例文片段,提供了一段话,描写某个人陶醉时的样子。第二部分是3条写作提示,告诉我们可以从哪些角度去描写一个人当时的样子。第三部分是本次习作的要求。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学好例文,重点分析,明确可以从哪些角度去写一个人的样子。另外,注重习作的点评和修改,引导学生对不满意的地方进行修改,更好地表现人物的
2、内心活动。教学目标1.读懂例文,了解可以从哪些角度去描写一个人当时的表现。(重点)2.明确本次习作的目标,学会将人物当时的表现写具体。(重点)3.能交流分享习作,感受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4.能够正确地评价习作,学会取长补短,修改自己的习作,让自己的习作更加优秀。课前准备教师准备:习作例文。学生准备:回想一个人陶醉、生气、伤心……的样子,学会组织语言表达出来。教学重难点:1.用一件事表现一个人,特别要把这个人当时的样子写具体,表现出他的内心活动。2.从多个角度写一个人当时的样子。课时安排1课时。
3、教学过程一、名言引路,激情导入1.导入:大的生活,是由无数小的细节构成的。细节虽小,却是美的源泉,情的聚焦。生活中的细节之美,看在眼里,便是风景;握在掌心,便是花朵;拥进怀中,便是温暖;写在笔端,便是精彩。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用双眼发现细节,用心灵感悟细节,用文字展现细节,让我们习作中的人与事如生活中一般,于细处见情,于微处见妙。2.板书习作题目。设计意图:通过激情导入,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情境,激起学生多彩的回忆,感受他人或激动,或伤心的瞬间,为下面具体描写一个人的样子做好铺垫。二、例文引路,小试牛
4、刀1.出示例文片段。2.请大家读这个片段,注意作者是怎么把这个人当时的表现写具体的。3.指名交流,教师相机进行小结:这段话通过对这个人表情、语言、动作的描写,展现了他欣赏雕像时的样子。虽然我们不知道他看到的究竟是什么,但是从文字描述中,我们明显能感受到,他一定看到了一个艺术精品。4.引导思考:从刚才大家的分析中,我们来探讨一下,在写作的过程中,可以从哪些角度去描写一个人当时的表现。5.引导学生分组进行讨论。6.结合学生交流,教师相机进行小结,可以从多个角度写一个人当时的表现:(1)他的面部表情是
5、怎样的?眼神与平时一样吗?(2)他有哪些不寻常的举动?(3)他说了哪些话?说话时的语气是怎样的?7.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哪些地方可以反映出他的内心呢?(分小组进行讨论,推荐代表进行交流)8.小结:同学们,如果能像大家说的一样,从多个角度去考虑,将一个人当时的表现写具体,那你的习作一定会更出彩。设计意图:围绕例文片段,一步步引导学生学习怎样把一个人陶醉、生气、伤心……的样子写具体。三、明确要求,尝试写作1.引导学生回想同学、亲友、父母陶醉、生气、伤心时的样子。2.把题目补充完整。如“他陶醉了”“他生
6、气了”“他伤心了”等。3.让我们用一段文字,记录下那一刻、那个人的样子,将其珍藏起来。赶快拿起笔来写一写你刚才的感受吧。4.接下来就是你们大展身手的时候。抓住最令你难忘的一个点,可以是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个动作,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运用恰当的方法细致、精彩地描写最令你难忘的瞬间。(音乐起)5.学生尝试片段写作。6.教师巡视,略作指导。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欣赏例文片段,了解怎样把一个人陶醉、生气、伤心……的样子写具体,再让学生动手写作,就水到渠成了。四、展开评价,修改习作1.投影显示两到三个学生
7、的习作片段,组织学生相互评价修改,在评价中教学修改技巧。2.开展师生评价,紧扣关键语句进行分析,共同学习写作、修改技巧。3.尝试修改后,和同学们再次深入交流,再对习作进行修改。4.作业布置:完成习作。5.小结:于微处见妙,于细处见情,细节的力量就是“润物细无声”。生命因为有了细节,才成就美丽。文章因为描写细节,才呈现精彩。让我们用心去感受、品味那些动人的瞬间,用细节描写抒真情实感。设计意图:经过师生的评议,学生既学习了别人的长处,又发现了自己习作的缺点,动手修改起自己的习作也就得心应手了。范文引
8、路她生气了以前,我只见到过李老师开心时的样子,从来没见到过她生气时的样子,可是那天我真的见到了。①那天是星期三,我们下午有一节体活课,碰巧外面下起了瓢泼大雨,就改为室内活动了。李老师看我们有些扫兴,便允许我们在班级里做一些简单的活动,不必看书。②我们听了以后,别提多开心了,一起大声说“谢谢李老师”,然后就开心地玩了起来,可是这一开心,就慢慢变得“忘乎所以”“乐极生悲”③了。一开始,我们小声地聊天,偶尔发出有些大声的哄笑,李老师坐在讲台前看书,并没有说什么。有些同学一看李老师没有什么反应,就有点儿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