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黄河中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doc

中国黄河中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doc

ID:48835746

大小:64.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20-02-01

中国黄河中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doc_第1页
中国黄河中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doc_第2页
中国黄河中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doc_第3页
中国黄河中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doc_第4页
中国黄河中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黄河中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黄河中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中国黄河中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因最早发掘的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遗址而得名。其分布﹐以渭﹑汾﹑洛诸黄河支流汇集的中原地区为中心﹐北到长城沿线及河套地区﹐南达鄂西北﹐东至豫东一带﹐西到甘﹑青接壤地带。共发现遗址约1000多处﹐经较大规模发掘的典型遗址有10余处。据放射性碳素断代并经校正﹐年代约为公元前5000~前3000年。仰韶文化的前身是老官台﹑李家村﹑磁山﹑裴李岗诸文化(有人统称为“前仰韶”时期新石器文化)﹐在中原地区发展为庙底沟二期文化。仰韶文化以其分布之广泛﹐延续之久长﹐内涵之

2、丰富﹐影响之深远﹐而成为中国诸新石器文化中的一支主干﹐它展现了中国母系氏族制繁荣至衰落时期的社会结构和文化成就。        发现和研究仰韶村遗址位于渑池县城北﹐包含仰韶文化﹑庙底沟二期文化﹑河南龙山文化和东周文化等不同遗存。1921年﹐瑞典学者安特生发掘了该遗址。后来又在黄河中﹑上游调查发现了若干类似的文化遗址。由于这些遗存均含有一定数量的彩陶﹐曾被统称为“彩陶文化”。1926年起﹐中国学者先后发掘了山西夏县西阴村﹑万泉(今万荣)荆村﹑河南安阳后冈﹑浚县大赉店等遗址。1931年梁思永在后冈第一次发现了商代文化﹑

3、龙山文化﹑仰韶文化上下依次堆积的“三叠层”﹐从而明确了仰韶文化的相对年代。自仰韶文化发现至40年代﹐学术界还初步探讨了该文化的特征和性质等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仰韶文化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有了新的收获。进行了广泛的考古调查﹐比较大规模地发掘了一批重要遗址﹐如陕西西安半坡﹑临潼姜寨﹑宝鸡北首岭﹑华县元君庙和泉护村﹑华阴横阵﹐河南陕县庙底沟﹑洛阳王湾﹑郑州大河村等。在田野工作的基础上﹐以若干典型遗址为代表﹐考古界分析了仰韶文化的面貌﹐并对其分区﹑类型﹑分期及相互关系等问题﹐结合放射性碳素断代测定的绝对

4、年代﹐进行讨论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还对其彩陶纹饰﹑制陶工艺﹑生产工具﹑建筑技术﹑埋葬习俗等﹐作了专题研究。又通过研究村落布局﹑住房形式﹑埋葬制度﹑工具用品等实物资料﹐综合探讨了仰韶文化的生产﹑生活和社会状况﹐以期复原当时的社会历史﹐其中主要对半坡类型的社会结构有了较多的认识。        庙底沟遗址的发掘坑位        分区和类型集中表现仰韶文化特征的陶器﹐以手制泥质红陶和夹砂红陶为主。泥质陶上习见绘彩﹐一般是环绕外壁上部以黑彩绘出几何图案﹑植物和动物花纹﹔夹砂陶则较普遍地拍印粗﹑细绳纹。主要器类有盆﹑钵﹑

5、平底碗﹑小口尖底瓶﹑细颈壶﹑斜沿罐﹑深腹瓮等﹐还有少量的釜﹑灶﹑鼎类器物。石器工具中大量的经过了磨制﹐但打制石器仍占相当比例。从经济类型来看﹐仰韶文化是一种较发达的定居农耕文化遗存﹐主要栽培粟﹑黍。        根据地域和时代不同所造成的文化面貌的差异﹐考古学界对仰韶文化进行了分区﹑类型和分期的探讨﹐但目前认识尚不尽一致﹐代表性的意见有下列几种﹕        一种意见认为﹐西起甘肃天水﹐东到河南郑州一带﹐是仰韶文化的中心范围。这个范围内的两个重要支系(或称两种主要变体)──半坡类型和庙底沟类型﹐是大致同时平行发

6、展的。前者主要分布在关中西部﹐后者主要分布在关中东部和豫西。它们在经历了一段类似的发展过程之后﹐约在庙底沟类型的后期﹐又逐渐统一起来﹐并为另一种新的文化类型所代替。其他如平凉-天水﹑洛阳﹑豫北-冀南﹑南阳-襄阳等地区的地方类型仰韶文化遗存﹐也各有其发展序列。        另一种意见认为﹐可把仰韶文化划为3个主要地区﹑7个类型﹐每个地区的不同类型﹐具有相对早晚关系﹐有些还互相衔接。具体地说﹐黄河中游的黄土高原是仰韶文化的发达中心﹐可分为北首岭﹑半坡﹑庙底沟和西王村4个类型﹐基本上代表了这一地区仰韶文化发展的全过程﹔

7、在黄土高原的东南边缘与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带﹐即洛阳郑州之间的豫中地区﹐可分为庙底沟﹑大河村类型﹔在沿太行山麓的华北平原即豫北冀南一带﹐则可分为后冈﹑大司空村类型。        又一种意见认为﹐关中﹑豫西﹑晋南为半坡﹑庙底沟﹑西王村类型。郑洛地区以王湾﹑大河村两遗址为代表﹐前期是王湾一期文化和大河村一﹑二期文化﹐时间与庙底沟类型相当﹔后期是王湾二期文化的早期和大河村三﹑四期文化(或称大河村类型)﹐时间上或与西王村类型相当。豫北﹑冀南为后冈﹑大司空类型。        也有的意见把仰韶文化的发生﹑发展概括为﹕早期第一段

8、半坡类型→第二段史家﹑后冈两类型并存→中期第三段庙底沟类型→晚期第四段西王村﹑秦王寨﹑大司空村﹑马家窑4个类型并存。仰韶文化的分布范围从早到晚呈现出由小到大扩展的趋向。        本文则把仰韶文化划分为4个时期﹑4个主要地区﹑8个类型(见表)。        半坡类型以西安半坡遗址的早期遗存为代表。集中分布在渭水中下游地区﹐南达汉水中上游﹐北及河套﹐东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