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黄河中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

中国黄河中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

ID:22445689

大小:63.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0-29

中国黄河中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_第1页
中国黄河中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_第2页
中国黄河中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_第3页
中国黄河中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_第4页
中国黄河中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黄河中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國黃河中游地區的新石器時代文化中國黃河中游地區的新石器時代文化。因最早發掘的河南省澠池縣仰韶村遺址而得名。其分布﹐以渭﹑汾﹑洛諸黃河支流彙集的中原地區為中心﹐北到長城沿線及河套地區﹐南達鄂西北﹐東至豫東一帶﹐西到甘﹑青接壤地帶。共發現遺址約1000多處﹐經較大規模發掘的典型遺址有10餘處。據放射性碳素斷代並經校正﹐年代約為公元前5000~前3000年。仰韶文化的前身是老官台﹑李家村﹑磁山﹑裴李崗諸文化(有人統稱為“前仰韶”時期新石器文化)﹐在中原地區發展為廟底溝二期文化。仰韶文化以其分布之廣泛﹐延續之久長﹐內涵之豐富﹐影響之深遠﹐而成為中國諸

2、新石器文化中的一支主幹﹐它展現了中國母系氏族制繁榮至衰落時期的社會結構和文化成就。        發現和研究仰韶村遺址位於澠池縣城北﹐包含仰韶文化﹑廟底溝二期文化﹑河南龍山文化和東周文化等不同遺存。1921年﹐瑞典學者安特生發掘了該遺址。後來又在黃河中﹑上游調查發現了若干類似的文化遺址。由於這些遺存均含有一定數量的彩陶﹐曾被統稱為“彩陶文化”。1926年起﹐中國學者先後發掘了山西夏縣西陰村﹑萬泉(今萬榮)荊村﹑河南安陽後岡﹑浚縣大賚店等遺址。1931年梁思永在後岡第一次發現了商代文化﹑龍山文化﹑仰韶文化上下依次堆積的“三疊層”﹐從而明確了仰韶文

3、化的相對年代。自仰韶文化發現至40年代﹐學術界還初步探討了該文化的特徵和性質等問題。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仰韶文化的考古發現和研究有了新的收獲。進行了廣泛的考古調查﹐比較大規模地發掘了一批重要遺址﹐如陝西西安半坡﹑臨潼姜寨﹑寶雞北首嶺﹑華縣元君廟和泉護村﹑華陰橫陣﹐河南陝縣廟底溝﹑洛陽王灣﹑鄭州大河村等。在田野工作的基礎上﹐以若干典型遺址為代表﹐考古界分析了仰韶文化的面貌﹐並對其分區﹑類型﹑分期及相互關係等問題﹐結合放射性碳素斷代測定的絕對年代﹐進行討論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還對其彩陶紋飾﹑製陶工藝﹑生產工具﹑建築技術﹑埋葬習俗

4、等﹐作了專題研究。又通過研究村落布局﹑住房形式﹑埋葬制度﹑工具用品等實物資料﹐綜合探討了仰韶文化的生產﹑生活和社會狀況﹐以期復原當時的社會歷史﹐其中主要對半坡類型的社會結構有了較多的認識。        廟底溝遺址的發掘坑位        分區和類型集中表現仰韶文化特徵的陶器﹐以手製泥質紅陶和夾砂紅陶為主。泥質陶上習見繪彩﹐一般是環繞外壁上部以黑彩繪出幾何圖案﹑植物和動物花紋﹔夾砂陶則較普遍地拍印粗﹑細繩紋。主要器類有盆﹑缽﹑平底碗﹑小口尖底瓶﹑細頸壺﹑斜沿罐﹑深腹瓮等﹐還有少量的釜﹑灶﹑鼎類器物。石器工具中大量的經過了磨製﹐但打製石器仍佔相當

5、比例。從經濟類型來看﹐仰韶文化是一種較發達的定居農耕文化遺存﹐主要栽培粟﹑黍。        根據地域和時代不同所造成的文化面貌的差異﹐考古學界對仰韶文化進行了分區﹑類型和分期的探討﹐但目前認識尚不盡一致﹐代表性的意見有下列幾種﹕        一種意見認為﹐西起甘肅天水﹐東到河南鄭州一帶﹐是仰韶文化的中心範圍。這個範圍內的兩個重要支系(或稱兩種主要變體)──半坡類型和廟底溝類型﹐是大致同時平行發展的。前者主要分布在關中西部﹐後者主要分布在關中東部和豫西。它們在經歷了一段類似的發展過程之後﹐約在廟底溝類型的後期﹐又逐漸統一起來﹐並為另一種新的文

6、化類型所代替。其他如平涼-天水﹑洛陽﹑豫北-冀南﹑南陽-襄陽等地區的地方類型仰韶文化遺存﹐也各有其發展序列。        另一種意見認為﹐可把仰韶文化劃為3個主要地區﹑7個類型﹐每個地區的不同類型﹐具有相對早晚關係﹐有些還互相銜接。具體地說﹐黃河中游的黃土高原是仰韶文化的發達中心﹐可分為北首嶺﹑半坡﹑廟底溝和西王村4個類型﹐基本上代表了這一地區仰韶文化發展的全過程﹔在黃土高原的東南邊緣與華北平原的過渡地帶﹐即洛陽鄭州之間的豫中地區﹐可分為廟底溝﹑大河村類型﹔在沿太行山麓的華北平原即豫北冀南一帶﹐則可分為後岡﹑大司空村類型。        又一

7、種意見認為﹐關中﹑豫西﹑晉南為半坡﹑廟底溝﹑西王村類型。鄭洛地區以王灣﹑大河村兩遺址為代表﹐前期是王灣一期文化和大河村一﹑二期文化﹐時間與廟底溝類型相當﹔後期是王灣二期文化的早期和大河村三﹑四期文化(或稱大河村類型)﹐時間上或與西王村類型相當。豫北﹑冀南為後岡﹑大司空類型。        也有的意見把仰韶文化的發生﹑發展概括為﹕早期第一段半坡類型→第二段史家﹑後岡兩類型並存→中期第三段廟底溝類型→晚期第四段西王村﹑秦王寨﹑大司空村﹑馬家窯4個類型並存。仰韶文化的分布範圍從早到晚呈現出由小到大擴展的趨向。        本文則把仰韶文化劃分為4個

8、時期﹑4個主要地區﹑8個類型(見表)。        半坡類型以西安半坡遺址的早期遺存為代表。集中分布在渭水中下游地區﹐南達漢水中上游﹐北及河套﹐東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