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继承与开拓创新.ppt

批判继承与开拓创新.ppt

ID:48784183

大小:416.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20-01-27

批判继承与开拓创新.ppt_第1页
批判继承与开拓创新.ppt_第2页
批判继承与开拓创新.ppt_第3页
批判继承与开拓创新.ppt_第4页
批判继承与开拓创新.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批判继承与开拓创新.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32课综合探究:批判继承与开拓创新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课程目标:理解文化继承、批判与创新的辩证关系学习提纲:■新文化渊源之一:传统文化■新文化渊源之二:外来文化■现代化实践:新文化的本原与永不枯竭的源泉■牢牢把握选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新文化渊源之一:传统文化学生阅读思考:1、什么叫传统文化?它有何特点?2、传统文化留下了什么优秀遗产?(分类列举)3、怎样汲取传统文化的养分?4、对待传统文化的历史教训?(如文化大革命、新文化运动)讨论明确:1、见P1922、提示:思想、制度、艺术、文学、戏剧、绘画、

2、科技、教育。3、继承、保护、整理-----鉴别精华----实践4、略传统文化留下了什么优秀遗产?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新文化渊源之二:外来文化解析与探究:1、什么叫外来文化?讨论明确:外国传入到中国的文化。2、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关系如何?讨论明确:传统文化中有外来文化;外来文化中有传统文化。没有明显的界限。(消化吸收了的外来文化就变成了传统文化了。)思考:怎样吸收外来文化养分?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这种工作过去还做得很不够。这不但是当前的社会主义文化和新民主主义

3、文化,还有外国的古代文化,例如各资本主义国家启蒙时代的文化,凡属我们今天用得着的东西,都应该吸收。但是一切外国的东西,如同我们对于食物一样,必须经过自己的口腔咀嚼和胃肠运动,送进唾液、胃液、肠液,把它分解为精华和糟粕两部分,然后排泄其糟粕,吸收其精华,才能对我们的身体有益,决不能生吞活剥地毫无批判地吸收。所谓“全盘西化”的主张,乃是一种错误的观点。形式主义地吸收外国的东西,在中国过去是吃过大亏的。中国共产主义者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应用也是这样,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完全地恰当地统一起

4、来。——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结合汉唐与清对待外来文化态度的经验教训,谈谈个中的启示?开放则盛闭关则衰思考:结合鲁迅的话回答在实行拿来主义是,就算怎样“运用脑子,放出眼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洋为中用。从西学东渐到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海国图志》魏源现代化实践:新文化的本原与永不枯竭的源泉新思想观念的唯一来源: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是靠现代化的实践取得一致的社会的改造是靠人来完成的,人的改造是在社会的改造这一大环境中进行,然后才是单个人的改造。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社会科学战线》观点一:以

5、传统文化为基础综合创新。——《社会科学战线》1993年第2期观点二: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光明日报》1991年7月17日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观点三: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不断增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归

6、纳总结:什么叫创新?指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总结出来的具有理论指导意义的新成果。创新不是幻想设计、设想,不是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重构和拼凑。创新与批判继承的关系批判继承是基础,是起点;开拓创新是在批判继承基础上融会新实践经验的升华创新,是发展。有批判继承才有创新,才能不断创造新文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