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讲 归纳推理.ppt

第7讲 归纳推理.ppt

ID:48771377

大小:338.00 KB

页数:26页

时间:2020-01-23

第7讲  归纳推理.ppt_第1页
第7讲  归纳推理.ppt_第2页
第7讲  归纳推理.ppt_第3页
第7讲  归纳推理.ppt_第4页
第7讲  归纳推理.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7讲 归纳推理.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七讲归纳推理第一节归纳推理概述从思维方向看,归纳推理是以特殊事例为前提推导出一般性结论的推理。它以此区别于从一般性前提推导出特殊性结论的演绎推理。运用归纳推理的逻辑方法称为归纳法。由于有一种观点认为:广义的归纳推理包括类比推理;并且类比推理内容较少,因此,我们在这个单元中的最后顺便介绍类比推理。根据前提是否考察了一类事物的全部对象,归纳推理分为完全归纳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完全归纳推理属于必然推理,不完全归纳推理则属于或然推理。在不完全归纳推理部分我们介绍简单枚举法、科学归纳法和求因果五法。不同归纳推理前提

2、对结论的确证度(或者说支持度)不同。完全归纳推理前提对结论的确证度是充分的,即=1;不完全归纳推理虽然有多种方法,但前提对结论的确证度都是不充分的,即<1。第二节完全归纳推理完全归纳推理是指通过考察一类事物的全部对象,从而对该类事物做出一般性结论的归纳推理。完全归纳推理可以表示为:S1是(或不是)PS2是(或不是)P……Sn是(或不是)PS1至Sn是S类的全部对象所以,所有S是(或不是)P完全归纳推理的结论可以是全称的,也可以是统计的(n%的S是或不是P)。完全归纳推理由于结论不超出前提的断定范围,因而属于必

3、然推理。也就是说,如果前提真,则结论必真。为保证结论的必然性,完全归纳推理要求:1.每一个前提都必须是真实命题。2.必须在前提中考察该类事物的全部对象。完全归纳推理虽然能保证结论的必然性,但它的适用范围有很大的局限性。第三节不完全归纳推理一、不完全归纳推理的特点、意义不完全归纳推理是指通过考察一类事物的部分对象,从而对该类事物做出一般性结论的归纳推理。不完全归纳推理的结论超出了前提的考察范围,因而属于或然推理。也就是说,前提真实,结论未必真实。不完全归纳推理的结论具有猜想性,是建立假说的重要方法。二、简单枚举

4、法简单枚举法是以经验事实为依据的不完全归纳推理。简单枚举法可以表示为:S1是(或不是)PS2是(或不是)P……Sn是(或不是)PS1至Sn是S类的部分对象所以,所有S是(或不是)P简单枚举法的结论可以是全称的,也可以是统计的(n%的S是或不是P)。为提高前提对结论的支持度,简单枚举法要求:1.考察范围尽可能广泛。2.无相反事例。(注意搜集相反事例)。违反上述要求,往往会产生“轻率归纳”(又称为“以偏概全”)的错误。三、科学归纳法与简单枚举法以经验事实为依据不同,科学归纳法是以某种学说理论为依据的不完全归纳推理

5、。它通过对考察对象与某种属性的联系进行理论分析而做出结论。科学归纳法可以表示为:S1是(或不是)PS2是(或不是)P……Sn是(或不是)PS1…Sn是S类中d的部分对象,并且,S与P有必然联系所以,所有的S都是(都不是)P科学归纳法前提对结论的支持度不依赖前提考察对象数量的多少,而依赖于其理论分析是否正确和考察对象是否具有代表性、典型意义。如果其所依据的理论是有缺陷或错误的,则结论就可能是错误的。有时,科学归纳法只通过考察部分对象,但它以科学的理论分析为基础认真分析对象与属性之间的因果联系,所以结论比枚举法可

6、靠得多。尽管如此,其结论仍是或然的。进行科学归纳推理需要遵循以下要求:1.考察的对象的典型性。2.理论分析的正确性。遵循上述要求,可以提高前提对结论的支持度。但是由于所有运用科学归纳法而进行的推理其结论都是正确的,因此,从总体看,科学归纳法仍属于是或然推理。第四节、探求因果联系的逻辑方法探求因果关系的五种方法简称“因果五法”。由于其是19世纪英国学者密尔(JohnStuartMill旧译为“穆勒”)在总结发展培根等人的归纳理论基础上而系统提出的,因此又称为“密尔求因果五法”、“密尔五法”或“穆勒五法”。因果五

7、法实际是一种排除归纳法(或称“消去归纳法”),即在研究对象出现的一些场合,通过考察研究对象的若干先行现象,排除其中无关的先行现象,从而找出该研究对象产生的原因。因果联系有客观的因果联系,也有逻辑上的因果联系。客观的因果联系既有表现为前因后果的历时性因果联系;也有互为因果的共时性因果联系。逻辑上的因果联系即可以由因推果,有可以由果推因(以事实之果为逻辑条件而推事实之因)。至于由p是q的充分条件推q是p的必要条件,则纯是逻辑因果的推导了。因果五法包括求同法、求异法、求同求异并用法、共变法和差异法。在此,我们以历时

8、性因果联系为例。1.求同法求同法又称契合法。其内容是:被研究对象在不同场合出现,在各个场合只有一种先行情况是共同的,而其它先行情况各有不同,那么,这个唯一共同的情况可能与被研究对象有因果联系。求同法可表示如下:场合先行情况被研究对象1A、B、Ca2A、D、Ca3A、E、Ba所以,A可能a有因果联系求同法是异中求同的方法,即通过找出被研究对象的各种先行情况,排除其中的无关情况,找出唯一共同的先行情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