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8761293
大小:392.00 KB
页数:29页
时间:2020-01-22
《遗传基础说课.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说课设计今天我选的课题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第二册第六章生物遗传与变异,第一节遗传的物质基础,第一课时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教材进行处理。1、知识目标了解水平:了解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理解水平:通过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理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应用水平:分析实验过程和结论,得出实验成功的原因,并初步学会设计相关实验。根据《标准》的要求和对学生、教材的分析现对教学目标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设计A-1、教学目标2、
2、能力目标模仿水平:通过模拟科学发现的过程,渗透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独立操作水平:①通过对感性图文资料的学习,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②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推理、归纳等科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感受、认同水平:通过模拟科学发现的过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领悟水平:进一步激发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A2、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一)、课标解读:高中生物的新课标认为,每一个学习的模块都应有学习探究的共
3、同情境,或随着问题的深入,情境有相适应的变化(情境可以是社会的、生活的、科学实验的等);应体现内在的逻辑线索,同时又是开放的,即动态的、普遍联系的;新课标认为学习生物学课程,需要动手动脑去“做科学”;需要把课堂和社会生活、生产、科学实验相融通;需要教学过程和现代信息技术相整合;需要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实施生动活泼的教学。一、教材处理及课程资源整合(二)、教材分析1内容与地位“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节,先联系前面所学的有关细胞学基础(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阐明染色体在前后代遗传中所起的联系作
4、用,再通过对染色体化学成分分析得知,它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那么,遗传物质是DNA还是蛋白质呢?教材在此埋下伏笔,然后通过两个经典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最后列举少数生物只有RNA而没有DNA的事实,得出“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这一结论。本节内容在结构体系上体现了人们对科学概念的认识过程和方法,是进行探究式教学的极佳素材。在教学中,通过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优化课堂结构,妙用科学史实例,把知识的传授过程优化成一个科学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从而渗透科学方法教育。2、教学
5、重点①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②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3、教学难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1、充分利用学校的课程资源本节我运用了投影仪、挂图、生物实验室的标本、多媒体计算机等学校现有的资源2、利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在课前制作了两个经典实验的课件,使学生在感观上对实验过程和原理有一个更深入的理解,并以此来达到突破重、难点的目的。(三)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3、积极利用社区、学生家庭资源在课前我鼓励学生走出教室,进行调查,了解我们身边的与遗传变异有关的各种现象。在培养学生收集、整理
6、资料的同时,也使学生在课前对本节内容有了一定的认识,对本节的顺利教学起到积极的作用。4、挖掘利用信息技术资源,课后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查找当前有关遗传物质的最新动态,及有关本节课的相关内容,这样能更好的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有利于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二、生成性资源的利用(一)、学情分析1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等细胞学基础,掌握了生物的生殖过程、染色体的化学组成、蛋白质与核酸的元素组成等相关知识,这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认知基础。2学生通过半年的学习已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思维的目
7、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也已初步建立,但还很不完善,他们对事物的探究有激情,但往往对探究的目的性及过程,结论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的思维和科学家的思维进行有力的碰撞。加深学生的探究能力。(二)、师生互动设计及调控对策根据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本节课采用“探究—发现”教学模式,融合列举法、讨论法、比较法、归纳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并配以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师通过列举事例,引导学生模拟科学发现,并对学生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对学生在学习中的疑问及时解答,以便来完成教学目标。A-3
8、教学技术与学法指导一、教学技术1、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生物教学强调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动手能力,而分子生物学是微观世界,在现有的学校水平下无法完成实验的亲自动手操作,因此我利作多媒体形象、直观的特点,在课前设计了两个经典实验的课件,使学生能在感观上对实验有一个具体的认识。(二)、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技术的优势互补利用信息技术直观、形象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能力,利用传统的讲授、阅读材料、讨论、分析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以更好的达到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