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染色体畸变.ppt

第九章 染色体畸变.ppt

ID:48753501

大小:5.52 MB

页数:97页

时间:2020-01-27

第九章   染色体畸变.ppt_第1页
第九章   染色体畸变.ppt_第2页
第九章   染色体畸变.ppt_第3页
第九章   染色体畸变.ppt_第4页
第九章   染色体畸变.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九章 染色体畸变.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九章染色体畸变据能否在显微镜下识别:细胞水平变异——染色体畸变(显微镜下能识别)分子水平变异——基因突变(显微镜下不能识别)据畸变的性质: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单倍、多倍、非整倍等染色体结构的变化——基因的位置及相互关系等染色体畸变的鉴别一.多线染色体(ploytenechromosome)的观察二.染色体带型的比较三.用微铺展法制备联会复合体用微铺展法制备联会复合体畸变(chromosomeaberrations)断裂愈合和交换学说(breakage-reunionhypothesis)重建(restit

2、ution)(1)缺失(deletion或deficiency)(2)重复(duplication)(3)倒位(inversion)(4)易位(translocation)结构杂合体(structralheterozygote)结构纯合体(structralhomozygote)。染色体结构变异能导致4种效应:(1)染色体重排(chromosomalrearrangements)(2)核型的改变(3)形成新的连锁群(4)减少或增加染色体上的遗传物质一缺失(deletion)1.末端缺失(terminalde

3、letion)双着称点染色体环状染色体(ringchromosome)断裂融合桥(Breakagefusionbridge)2.中间缺失(interstitialdeletion)产生缺失的原因:1.染色体损伤后产生断裂(末端缺失)或非重建性愈合(中间缺失)会直接产生缺失或形成环状染色体,经断裂融合桥而产生缺失和重复2.染色体纽结3.不等交换:(unequalcrossingover)4.转座因子可以引起染色体的缺失和倒位顶端缺失顶端缺失中间缺失缺失杂合体:细胞内的染色体一条是正常的,一条是缺失的缺失纯合体

4、:细胞内的一对染色体都缺失同一区段鉴别中间缺失,且缺失的区段较长——正常染色体上多余区段呈环状突出(缺失环)顶端缺失染色体,一般很难鉴别。有丝分裂时看有无断裂融合桥;减数分裂时,杂合体常形成较细的末端臂缺失的遗传学效应·生活力降低·假显性·改变基因间的连锁强度,使相距较远的基因间交换率降低·人类染色体的缺失将产生严重的遗传病·可进行具体染色体的基因定位缺失的遗传效应1.致死或出现异常猫叫综合征(cri-du-chatsyndrome,或catcrysyndrome)是Lejeune等在1963年首先报导了三

5、例,患儿的哭声似猫叫,故得名。它是由于5号染色体短臂缺失(5P-)所致,因而又称5P-综合征,发病率约为1/5万,女性多于男性,并有生长和智能发育不全。2.拟显性(pseudo-dominante)(四)缺失的应用:二重复(一)重复的类型(二)重复的产生1.断裂-融合桥的形成:2.染色体纽结:3.不等交换:4.非同源性重组5.易位的产物6.转座效应.位置效应(positioneffect)稳定位置效应(stablepositioneffect),S型位置效应花斑位置效应(variegatedposition

6、effect)V型位置效应果蝇眼色的 花斑效应重复类型及产生顺接重复:重复区段的基因顺序与原染色体上的基因顺序相同反接重复:基因顺序相反顺接重复duq重复的检出:杂合体在粗线期时同源染色体的联会不正常,出现重复环。与缺失环的区别是:缺失环是正常染色体,联会后染色体的长度缩短了;重复环是重复的区段,联会后染色体的长度不变区分缺失环与重复环的方法:利用联会后染色体的长度进行比较:若某个二价体上有环状突起,但长度与正常染色体相等——重复环利用多线染色体的带纹进行比较:若某条染色体上有环突但带纹数不变——重复环重复

7、的遗传学效应·剂量效应:细胞内某基因出现的次数越多,表型效应越显著(果蝇棒眼)·位置效应:由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不同,表型效应随之改变,·改变了染色体上基因间的连锁强度使重复区段外两基因间的交换率提高·对生物的活力影响不大,但在进化上有重要作用复眼16A区不等交换三.倒位(一)倒位的类型臂内倒位(pracentricinversion)臂间倒位(pericentricinversion)(二)倒位的产生(1)染色体纽结、断裂和重接(2)转座因子可引起染色体倒位(3)自发倒位:沙门氏细菌的相转变Mu噬菌体的

8、G片段的倒位倒位类型及产生·臂内倒位:倒位区段只涉及染色体的一条臂,不涉及着丝粒·臂间倒位:倒位的区段涉及染色体的两条臂臂内倒位臂内倒位(P)臂内倒位(Q)臂内倒位臂内倒位臂间倒位臂间倒位鉴别·如倒位区段很长,倒位染色体可反过来与正常染色体联会——倒位区紧密联会,其它区呈分离状态·倒位区较短,不配对——中间有疏松·倒位区较长并先配对,其它区落后——倒位环(一对染色体共同形成)(二)倒位遗传效应1.产生倒位环,抑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