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随感——又见“目的性颤抖”.doc

听课随感——又见“目的性颤抖”.doc

ID:48684449

大小:29.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2-27

听课随感——又见“目的性颤抖”.doc_第1页
听课随感——又见“目的性颤抖”.doc_第2页
听课随感——又见“目的性颤抖”.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听课随感——又见“目的性颤抖”.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听课随感——又见“目的性颤抖”最近,听了小卢老师一节随堂课——四年级语文《最佳路径》第一课时。小卢是一个新教师,从事语文教学未满两年,过去听过几节课,感觉比较生涩。听了这一堂课,觉得进步较大。无论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流程的设计、学习方式的运用等,都比较准确。整堂课能给予学生充分的活动时间,有效的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较好的体现了“先学后教”的理念。读准词语、读顺课文、理解文意、理清层次等环节,学生都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气氛活跃,达成度较高。有一个细节引起我的思考:“检查自读”环节,教师出示一组词,生甲自告奋勇站起来朗读,其中“催促”读成“cuīzú”;接着是生生评价,大家

2、纷纷指出这一明显的错误;教师让该生再读,结果又读成“cuícù”;三读,才准确。教师让学生再读,生乙主动请缨,读音准确;但很明显,他在读“催促”时,愣了一下。这种现象其实就是心理学所说的“目的性颤抖”。学生回答问题,都抱着比较强烈的成功欲望,尤其是主动回答的时候。但出现小失误是常有的事情。一旦出现失误,心理就会产生一定的压力;先期成功欲望越强,此时的压力越大,心理活动就越复杂,注意力就会分散。这时候马上让他改正,效果往往不好,不是重复先前错误,就是出现新的错误。这种情况还具有“传染性”。像上面课例中,生乙很明显也受到影响,朗读时没有预期的流畅。课堂中“目的性颤抖”现象许

3、多情况下不容易让人注意,但处理不好,后果不容小视。最直接的会使学生以后思考、回答问题产生种种顾虑,难以产生积极、自信、专注的学习状态,影响学习效果。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可以有效地减少这种现象的发生。课堂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感情投资,讲究教学艺术,使学生的心态始终保持优化状态。同时,教师还要善待学生的一切,包括“错误”。于永正老师上课常说这样一句话:“我上课最喜欢发言说错的学生,我要给他发特等奖。”宽松的环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这样一来,学生就把学习看成乐趣,无拘无束的投入学习活动,即使偶尔出现失误,也会一笑而过。采取恰当的学习方式,能

4、够有效地缓解这种现象的影响。上述课例中采用了生生评价的方式,但这种学习方式须加以指导。往往学生在评价时,挑刺的情况比较多,而且语言直白。出错学生一旦意识到自己错了,会产生懊恼,此时其他同学如果“火上浇油”,他就会更加难堪。如果变化一种评价方式,巧妙的化解尴尬局面,保护学生的心理,就能很好的缓解甚至消除这种现象的不良影响。培养教师的教学机智,及时生成新的教学资源。布鲁纳说:“学生的错误都是有价值的。”而如何利用学生的“错误”生成新的教学资源,绝非一日之功。首先是要认真学习,充实自己。见多识广方能随机应变,丰厚的底蕴才能创造丰富的课堂。其次是广泛浏览,精心预设。不打无准备之

5、仗,尤其是年轻教师,扎实备课是成长的必由之路。再次是积极反思,形成智慧。“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反思教学实践,提高理性认识,找出规律,总结方法,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技巧,从而轻松驾驭课堂教学,获得最佳教学效果。网友热评:小铃铛的妈妈:和谐的课堂,向往之。冬见柳:用理论解释现象,让人一目了然。随心:“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极富哲理的等式!如东海峰:说的有道理,其实我们教师何尝不是啊?要想克服这一心理顽疾,我想除了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良好的氛围外,还要让学生在这方面有所锻炼。王爱春(语家):培养教师的教学机智,才能及时生成新的教学资源。有同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