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浙大听课随感

2014浙大听课随感

ID:16389078

大小:46.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8-09

2014浙大听课随感_第1页
2014浙大听课随感_第2页
2014浙大听课随感_第3页
2014浙大听课随感_第4页
2014浙大听课随感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4浙大听课随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走进“千课万人”,感受智慧课堂2014年4月中旬,我和他校同仁带着责任与期望,来到了“人间天堂”——杭州,参加“千课万人”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讨观摩活动。在这几天的学习中,我受益匪浅,感受良多,倍受名师先进的教学理念,有效的教学思路和课堂智慧的启迪。  “千课万人”这个活动是国家级的教研活动,它所体现的“生本课堂”将引领了中国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从这次活动,让我隐隐地看到语文教学应返蹼归真,让学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在本次活动中语文教学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指明语文是什么,语文就是语言的课堂。感谢学校给予

2、我这次学习的机会,可以如此近距离地聆听名师的经典课例,欣赏名师们的课堂风采,震撼身心,受益匪浅。满满的30堂课,9节互动点评,13堂晚间名家讲座,静心回味,此行的所看、所得、所思又浮现在脑际,现以这几堂印象深刻的课同大家交流我的学习感想。我所看到的“绝”——写给王红老师的《绝招》16日上午,赶去会场听课时,天空恰恰飘起了细细的雨。在我的体验里,只有杭州才有这样的雨,轻柔,细腻,带着微微的甜味,飘在清风里,似有若无。当“千课万人”在“人间芳菲四月天”、在“水光潋滟晴方好”的美丽的西子湖畔再度欣然而至时,对于她——作为第一位登台

3、的王红老师来说,不啻是一种“荣耀”。但这种荣耀,不单单因为王老师是“第一个”,更在于,她所执教的课文与她的课不无相似之处——课文的“绝招”与课堂的“绝妙”。也就是说,对于王老师的课,拿课题中的“绝”来作评价,真有一种“淡妆浓抹总相宜”的“吻合”——一绝:入课的“绝”。因为有“良好的开端,成功的一半”之说,为此,老师们都会倾心于课的导入,在入课上极尽“翻转”之能事,如创设情境、启发谈话、旁征博引、故事谜语等不一而足。殊不知,所有的花样翻新,都不及开门见山,即“简洁”两个字。王老师的入课,再简洁不过了:理解“绝”字(屏幕呈现“绝

4、”的五种解释,让学生选出正确的一种)→理解“绝招”(即课题的意思)→在“10绝招”的前面加字(比、练)。这样的简洁入课有什么好处?好处是,效率高。你看,在简短的几分钟里,学生不仅知道了“绝”“绝招”的意思,还梳理了课文内容(因为课文就是围绕“比绝招”和“练绝招”两个方面来写的)。用最短的时间换取最佳的效益,是最好的课堂,当然,也是课堂上最好的做法。二绝:提取的“绝”。语文是难教的,难就难在“提取”上。一篇课文拿到手,到底教什么,或者说到底拿什么去“教”,这不仅需要好好琢磨,还需要睿智。而这个“教什么”如果拿不准,那肯定是要吃

5、力不讨好的。这便是我们常常念叨的“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王老师的课,在教学内容的“提取”上,可谓“准确无误”。对于前面的“比绝招”,重点放在三胖的“憋气”上,不但把功用在“憋得时间长”,更突出他是怎么憋的(“挺着大肚子……鼓着腮帮子……瞪着眼珠子……”),二福、小柱子则“一笔带过”;而在教学第二次“比绝招”时,又把重点放在小柱子的“速算”上,至于三胖、二富的什么“招”则“懒得管他”。略读课文的教学是很需要有这样的“拣”“选”教学内容的做法和本事的。其实,不光光是略读课文,从教学的有效性上说,精读课文也应该是如此。三绝:朗读

6、的“绝”。这主要体现在教学三胖“憋气”(即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上。这个部分的教学过程大致是:1.指名读写三胖憋气的句子;2.表演(台上台下学生一起“憋”);3.交流观察所得:看到了什么?4.再指名读,并交流:这段话有趣在哪?5.总结:从动作当中感受到绝招的“绝”,并板书:动作;6.师生合作演读(师读带动词的句子,生做动作);7.(在老师的鼓动下:“现在再读这个句子肯定跟前面不一样了”)学生齐读。课堂教学最忌“平移”,平移不仅劳命伤财,更浪费了青春和糟蹋了生命。所以,课一定要有“增量”,即提升。而提升,必须借助手段——有效的手段

7、。在读这个句子的时候,教师为什么舍得花那么长的时间?为什么要作表演、要进行师生合作?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现在再读这个句子肯定就跟前面不一样了。课堂上,朗读要设法有这样的提升,其他(如练笔、理解、体会等)也要争取有这样的提升。这是课的真谛和归宿。四绝:文法的“绝”。尽管当代著名语言学家、语文教育家张志公先生早就说过“阅读教学要走一个来回”,尽管崔峦也早在几年前就说过“10要跟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课说再见”,但语文阅读教学就是常常“有来无回”,常常与“内容分析”再见不了。与之相比,王老师的紧扣“接着,他又说两个数

8、让小柱子做乘法,经过验算,完全正确”这句话来设计问题(“这里为什么不具体写”),让学生讨论,让学生明理(那样就会罗嗦),并加以总结:“你们也学到了傅爷爷的绝招——有详有略”,进而又予以提升:“如果还能够抓住动作、语言来写,文章就会更加有趣。”好啊!“文法”的意识有了,“表达形式”的体现有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