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8671247
大小:2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2-27
《动与静_教案1.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动与静【教学思路】本课从学生身边的事情入手,设计了两个活动:“荡秋千”、“分析电扇工作时各部分的运动情况”。先让学生明确如何判断运动与静止,然后再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他们充分分析、讨论有关“相对运动”的问题,从而对运动的认识进一步提升,明白物体的运动状态是相对而言的,并能用这一知识解释生活中的运动或静止的现象。【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目标:能够利用参照物判断某一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愿意对物体“运动和静止”的问题进行探究。2.能意识到对一些物体状态的描述是相对的。(三)科学知识目标:能举例说明物体的位置和运动需要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来确定。(四)科
2、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能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判断实际生活环境中物体的运动情况,解决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教学重难点】如何选择参照物判断物体的动与静。【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教学准备】1.教学媒体:多媒体设备。2.材料与用具:小车。【教学过程】(一)导课3/3教师:今天,我们学习新课《动与静》。在上新课以前,首先要弄清楚,我们习惯上是如何判断运动和静止的?我会利用小车来模拟这两种状态,请分析一下,对你们来说,哪一种算运动?哪一种算静止?教师演示:第一次让小车行驶一段距离,第二次让小车不动。提问:哪位同学愿意发表意见?(引导学生分析原因。如:“为什么你会这样想?
3、你认为这两种状态最大的区别是什么?是什么动了?什么没动?)引导学生归纳出:当物体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时是运动,否则就是静止。(二)新课教学1.举例探讨教师:关于运动与静止,我曾经听到过一段有趣的对话。有一次,我坐火车,旁边有一对母子,小男孩大约3~4岁,可能第一次坐火车,什么都感到新鲜,火车开了以后,他还在东瞧瞧,西看看。突然,他注意到窗外的景物,然后就像发现什么新大陆似得叫了起来:“妈妈,房子和树都在往后跑。”他妈妈就笑了:“傻孩子,不是房子和树在跑,而是火车在动。”教师:现在我要求四人一组,同学之间对此问题互相交流自己的看法,你同意谁的话?为什么?归纳小组的意见,等会派代表来汇报。各小组
4、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旁听。小组汇报与交流。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发现和观点进行解释和交流。(其中,重点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小男孩的话,如:“你们坐火车或汽车时,有没有这种感觉?”、“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假如小男孩站在路旁,他还会认为房屋和树木在动吗?”、“为什么坐在车里会有这种感觉?他有把自己看成是动的吗?”、“当他把自己看成是不动的,然后比较房屋、树木与自己的位置,他发现了什么?”等等。)归纳:科学上判断物体的动与静,一般会先假设一个不动的物体,我们称为参照物,然后会拿要研究的物体与参照物进行比较,看它们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有,则这个物体就是运动的;否则,就是静止的。2.运
5、用多媒体演示孩子“荡秋千”的片段提问:请四人小组的同学一起分析,根据上面所学的知识,如果要研究秋千上男孩的运动情况,我们可以选择哪些物体做参照物?分别和这些参照物比较,秋千上的男孩的运动情况有没有不同?有什么不同?各小组同学分析讨论,教师巡视旁听。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其他同学相互交流质疑。提问:为什么同一个人,既可以说他是运动的,又可以说他是静止的呢?让学生交流得出: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参照物的选择很重要。拓展活动:分析电扇工作时各部分的运动情况。3/3引导学生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判断例子中物体的运动情况,使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板书设计】动与静1.举例探讨归纳:科学上判断物
6、体的动与静,一般会先假设一个不动的物体,我们称为参照物,然后会拿要研究的物体与参照物进行比较,看它们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有,则这个物体就是运动的;否则,就是静止的。2.欣赏孩子“荡秋千”的片段为什么同一个人,既可以说他是运动的,又可以说他是静止的呢?秋千上的孩子:相对于秋千来说,是静止的。相对于周围观看的人或摇秋千的人来说,是运动的。结论: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参照物的选择很重要。3/3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