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8630344
大小:2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2-26
《语文课堂,“静”一点又何妨?.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语文课堂,“静”一点又何妨?总感觉现在有些语文课堂太闹腾了,有着太多的喧嚣。当然,课堂教学中的热闹并不都是坏事,至少说明了学生的参与度高,投入有热情,但有时候课堂上的热闹可能仅仅是一种表象。我们不能一味追求课堂的热闹,更不能以表象的热闹掩盖内在的空虚。很多时候,课堂上的“静”不仅不是死水一潭,反而是一种良好的语文学习的状态,更是一种弥足珍贵的语文学习习惯。有时候,语文教学需要“闹中取静”,需要营造一种“静”界。静心默读是一种“静”界。语文教学强调以读为本,以读攻读。反复诵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途径;从古至今,“书声琅琅”就一直是语文课的标志之一。因此,在语
2、文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都十分重视文本的诵读,并且在方法、形式等方面作出了积极而有益的探索。的确,朗读是一种境界。朗读是阅读的起点,也是理解文本的重要手段。初读感知、精读理解、熟读迁移,读出文本的节奏之美、读出文本的情感之美、读出文本的意蕴之美,……这不仅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境界。但是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文本都适合于朗读的。对于有些文本,很多时候,静下心来、口不出声的默默诵读可能更为有效。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专题“珍爱生命”中,选取了《我与地坛》、《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鸟啼》等三篇极具震撼力的文章。其中,史铁生的散文名篇《我与地坛》,是他十五年来摇
3、着轮椅在地坛思索的结果,是他思想和认识的一次飞跃,文章中饱含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对亲情的讴歌,朴实的文字间洋溢着作者心灵深处的情感。我一直以为,这样的文章,并不适合于朗读,尤其不适合集体朗读。也许只有静心默读,我们才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学会感恩,学会坚强,学会正视;也只有静心默读,我们才能进行一次对心灵的搜索和对生命的诘问,才能加深对生命意义的理解。所以,我觉得不如将朗读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默默地诵读、静静地体味,用心灵去撞击心灵,这样的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我总觉得,语文课堂不能一味地追求“书声琅琅”,也不要误以为缺少了朗读,课堂气氛就陷于了沉闷。相
4、反,有时候课堂表象上的“静”,可能恰恰是学生内在的“动”。耐心倾听是一种“静”界。不可否认,自从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的语文课堂的确是活了,热闹了。但是,凡事不能走向极端,因为课堂教学热闹的背后有可能就是浮躁,就是浅薄。在大力提倡让课堂活跃起来的今天,在鼓励学生敢说会说、在放手让学生合作讨论的同时,我们是否也该关注一下学生在课堂上的耐心倾听呢?听、说、读、写,构成了语文教与学的全部内涵。教育心理学家曾对人的一系列交往活动进行过专门的研究,结果发现,在人们的各种交往方式中,说占30%,读占16%,写占9%,而听却占45%。这一组数据告诉我们,在各种交往中,
5、人们几乎有一半的时间是在听,而听也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但千万不要把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耐心倾听狭隘地理解为教师对知识的灌输,是对学生学习主体的冷落,尽管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相反,我倒觉得,语文教学应该是当讲则讲,当启则启;语文课堂教学也离不开教师的精讲、学生的倾听。语文新课程标准就明确指出:“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由此可见,“倾听”不仅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更是语文学习的一种能力。课堂教学中的“倾听”,不但要求学生“听”,还要求学生对所听的内容进行体会、理解和领悟。古语云: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虽有夸张之嫌,但却不无道理。耐
6、心倾听是学好语文的基本能力之一,也是学好其它学科的基础。倾听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学生知识技能的接受和掌握。学生只有在课堂上耐心倾听教师的讲解,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才能积极有效地思索,才能更好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与他人智慧撞击出新的火花。潜心涵泳是一种“静”界。早在宋代,“涵泳”就被视为语文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宋代大教育家朱熹如是说:“学者读书,须要致身正坐,缓视微吟,虚心涵泳,切己省察。”他在批评读书“贪多务广”者时又指出:“终日勤劳,不得休息。而意绪匆匆,常若有所奔走追逐,而无从容涵泳之乐……”与朱熹齐名的陆九渊在《读书》诗里也写道:“读书切忌在匆忙
7、,涵泳工夫兴味长。”在这里,“涵泳”实际上是仔细读书、深入领会之异名。而在我国母语教学的传统经验里,“涵泳”既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也是很重要的一项基本教学方式。涵泳,强调“入乎其内”,是教师放手给学生创设的是一种宽松的、个性化的阅读环境,有利于学生与文本"核心对话"的深入,有利于学生个性思维的深刻,有利于语文本体学习任务的回归。但是,如今的语文课堂上,已经被一个接一个的问题塞满了,已经被形式各异的讨论塞满了,表象上课堂是活跃了、热闹了,但这热闹的背后,究竟打上了多少学生的烙印,学生究竟有多少实际的收获,可能还是个未知数。其实,新课程标准是非常注重学生
8、的体验、感悟和内化的。语文课堂教学,也就是要立足于文本,通过教师的启发、点拨,引导学生从感性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