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8604972
大小:1.70 MB
页数:19页
时间:2020-01-23
《卫氏并殖吸虫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ParagonimuswestermaniandParagonimiasis卫氏并殖吸虫卫氏并殖吸虫病一、形态成虫:虫体肥厚,形似半粒黄豆。体长7.5~12mm,宽4~6mm,厚3.5~5.0mm。口吸盘在虫体前端,腹吸盘位于虫体中部稍前处,两者大小相近。卵黄腺发达,分布于虫体两侧。睾丸两个,分4~6支,左右并列于虫体后1/3两肠支之间。肺吸虫卵金黄色,椭圆形,大小为(80~118)μm×(48~60)μm。前端稍宽,后端稍窄,有1个明显的卵盖,常稍倾斜,偶有缺盖。卵壳厚薄不匀,虫卵后端多有增厚。卵内含有1个卵细胞和10余个卵黄细胞。二、
2、卫氏并殖吸虫生活史终宿主:人,犬、猫、等。第一中间宿主为川卷螺类;第二中间宿主为淡水蟹类(如溪蟹、石蟹等)和蝲蛄。一些动物如野猪、野鼠等可作为本虫的转续宿主。感染期:囊蚴。感染方式:经口感染。幼虫在消化道脱囊而出,穿过肠壁进入腹腔,移行徘徊于内脏之间,经1~3周游走窜扰,部分幼虫可穿过横膈,定居于肺发育为成虫。自囊蚴进入人体至发育成熟产卵,约需2个月。三、致病致病机理肺吸虫的致病作用主要是由童虫和成虫所引起。虫体在组织及脏器内游走窜扰、定居、破坏而造成机械性损伤,虫体的代谢产物等抗原物质能诱发人体产生免疫病理反应。囊蚴经口感染人体后,在小
3、肠内脱囊的童虫活力甚强,可穿透肠壁进入腹腔,或停留在脏器表面,或穿入其实质内,或移行于脏器之间,引起刺激、炎性渗出和浆膜粘连,局部可形成囊肿。寄生人体的成虫数量一般为20条左右,常固定在某一部位,但也可移行至其他组织和脏器。较为严重的损害是虫体沿纵隔上移,经颈动脉周围软组织上,经颈动脉管外孔和破裂孔上口而入颅凹中,最后进入大脑。肺脏是其最易侵犯和寄生的脏器,主要病变是脓肿和囊肿的形成,常在两肺下叶,且多靠近纵隔面及膈肌面,或肺的浅层组织内,胸膜经常受累。囊肿小者如米粒状,大者直径可达2~3cm。囊肿中可见2-3条或3条以上的童虫、成虫或虫
4、卵。虫体侵犯支气管可引起支气管扩张,支气管胸膜瘘,自发性气胸,如继发细菌感染,则可形成脓胸。病理变化脓肿期:早期病变,主要因虫体移行引起组织破坏和出血。炎性渗出,薄膜状脓肿壁。X线显示浸润性阴影。囊肿期:浸润的细胞坏死,囊内渐变为褐色黏稠性液体,肉芽组织增生形成肥厚的囊壁。X线显示多房性囊性阴影。愈合期:虫体死亡或移至它处,囊内容物逐渐被吸收或排出,肉芽组织填入,纤维化为疤痕而愈合。X线显示硬结性或条索状阴影。临床分型及症状胸肺型患者以咳嗽、胸闷、胸痛、咯血痰或铁锈色痰为主要症状,可有胸腔积液,颇似肺结核病;腹型患者可有腹痛、腹泻、大便带
5、血等症;脑型患者头痛者占92.8%,呕吐占57.1%,偏瘫占53.5%,癫痫占25%,视力障碍占17.9%,此外,可出现其它神经系统症状;皮下型患者可有皮下包块、结节等,大多为1~3cm,多见于腹部、大腿和躯干部。肺吸虫肺部病理标本四、诊断病原诊断:虫卵检查:从患者痰或粪便中检获虫卵即可确诊。活组织检查:皮下结节或包块手术摘除后病理检查,可发现童虫、成虫或虫卵。若虫体已转移,而仅见典型隧道样改变或嗜酸性肉芽肿者,对诊断也同样有重要价值。免疫学诊断:皮内试验、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补体结合试验、后尾蚴膜试验、对流免疫电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方
6、法进行诊断。鉴别诊断本病应和肺结核、肺癌、肺脓肿、支气管扩张症、结核性胸膜炎、结核性腹膜炎、颅内肿瘤及原发性癫痫等疾病相区别。五、流行分布卫氏并殖吸虫分布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内分布于18个省、市、自治区。流行环节传染源:除病人和带虫者外,多种食肉动物是本虫的保虫宿主;野猪、野鼠等可为转续宿主。传播途径:经口感染,或饮用含有囊蚴的生水所致。一只溪蟹可含有囊蚴数千个,一只蝲蛄含囊蚴上千个,64.4%的囊蚴位于蟹的头胸肌和足肌。易感人群:人群皆易感,感染率与饮食习惯有关。六、防治药物治疗吡喹酮90mg/kg~100mg
7、/kg,每天3次口服,疗程2d;硫双二氯酚每天剂量为50mg/kg,分3次口服,隔日给药,15~20d为一疗程。皮下型并殖吸虫病,可在局麻下手术摘除皮下包块,既可提供诊断依据,又能收到治疗效果。预防:开展健康教育,在疫区广泛宣传有关本病的危害性和防治知识,做到不生食或半生食溪蟹、石蟹、蝲蛄及其它肉类,不饮生水,防止囊蚴黏染刀具、餐具及砧板等以杜绝本病传播。防止虫卵污染水源,加强粪便管理、不随地吐痰、治疗患病家畜、捕杀易感地带的病兽。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