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在教学中的人本体现.doc

新课程理念在教学中的人本体现.doc

ID:48597516

大小:2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2-26

新课程理念在教学中的人本体现.doc_第1页
新课程理念在教学中的人本体现.doc_第2页
新课程理念在教学中的人本体现.doc_第3页
新课程理念在教学中的人本体现.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新课程理念在教学中的人本体现.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新课程理念在教学中的人本体现杨延波(新乡市第三十中学453000)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新课程理念中人本体现的内涵、时代意义及在新课程理念下体现人性化的基本思路进行了探讨。结论:教育观念的更新、全新的健康教育观、以人为本、教师角色的调整、多维的评价体系、民主的教育教学环境等措施是新课程理念人本体现的主要内涵。关键词:人本体现;健康;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基础教育改革纲要》对整体课程改革提出了明确的目标:改变课程结构过于注重传授知识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状;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

2、,倡导学生主动学习,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往与合作的能力;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评价功能。教学以前强调的“学科”、“学问”、“卓越知识”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而“以人为本”、“个性”、“自我实现”、“完整的人”等新理念成为当今教育发展的主旋律。毋庸质疑,把人的发展作为教育的核心已成为世界性的潮流,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倡导教学的人本体现,显得极有意义。1教学人本体现的内涵教学人本体现的内涵应该包括两个方面:其一,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身和心两

3、方面的和谐发展。教学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提高能力,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品德。教学活动就是通过师生间的交流,通过生理与心理、休闲与生活、安全与生存、生命与衰老等文化知识的传授,不断向学生表达一种关爱及珍惜生命的信息传送过程[1]。其二,强调的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个体的人性、人生、人权、价值的尊重、认同与重视。学生是教学的对象,但他们首先是人,活生生的人,是世界的最高价值所在,这应该是一切教学活动的起点。教学活动应重视学生的需要、兴趣、创造和自由,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使其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个性得到淋漓尽致的张扬和自然的表达。教学带给学生的应该是身心的愉

4、悦与快乐,一种人性的自然流露,一种情感的自由宣泄和尽情释放。教学活动应该是关心学生、爱护学生、满足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各种需求。实际上就是要求我们从“人”的角度去理解教学的真正意义,“人”永远是教学的出发点。2教学人本体现的时代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取得了辉煌成就,基础教育课程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是,我国基础教育总体水平不高,原有的基础教育课程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决定,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

5、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人类走过了20世纪,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飞速发展,同时也造就了“以物为本”的社会关系模式。人在社会活动中的个性特征和主体价值在这种模式下被忽略了,取而代之的则是“有了经济就有一切”,“智育代表全育”的社会发展观[2]。在商品经济社会中,人被物化和扭曲了,人对物的过分依赖和追求一方面导致了主客体关系的颠倒,另一方面则使人丧失了理智、迷失了精神的家园。与人和社会的发展关系最为密切的教育,在经历了“见物不见人,重物不重人”和“一切为了社会”“一切为了智育”畸形发展和危机之后,目前正处于一切前所未有的变革洪流之中,它凝聚了人类的智慧,

6、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和奋发向上的卓越品质,它那与生俱来的不断肯定自我、发现自我、实现自我和超越自我的魅力和精神,正是我们人类今天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教育首先要为培养人服务,要为人自身发展服务,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价值、发掘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3新课程理念下教学人本体现的基本思路3.1教学目标注重培养身心全面和谐健康发展的人新课程的目标正确处理了学生本位、学科本位与社会本位的关系,确立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不在只是一句动听的教育口号。教学目标的以人为本就是要求在教学目标中体现出人性的基本内涵,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对学生个体人性、人权和价值的尊重

7、。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有所提高;第二,促使学生的德育、智育、体育及身心协调发展;第三,培养学生的个性,良好的品德和心理品质;第四,促进学生的身心正常发育,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交往、合作能力。这四方面在不同学段、年龄段侧重点有所不同。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的生物性、科学性、社会性和人本性是紧密交织在一起的,它们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应协调发展,不应有所偏废。3.2教学内容朝着现代化、人性化、创新化发展教学内容的人性化要求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必须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