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8595609
大小:19.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2-26
《卢婷2012论文.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浅谈小学音乐教学方法长安区韦曲街道中心小学卢婷音乐活动是人类最自然、最原始的行为。人们有感于物、有动于心,便会情不自禁地歌舞起来,用叫喊、动作、敲击等种种行为来宣泄情感,求取刺激,达到身心的平衡,这是人类的自发需要。音乐教育必须唤起这种人人生来具有的音乐本能。在音乐教育中,音乐只是手段,教育人才是目的。音乐教学方法是一定教学思想的体现,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保证学生能正确地领会和掌握所教授的内容,有利于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智力、能力、创造力;我们传统的音乐教学,其基本任务是让学生掌握音乐方面的基本知识。表现在教学过程中是围绕着“以教师为中心”、“
2、以教科书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三中心模式,强调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却把学生置于消极被动的地位。我认为,通过音乐教学,要让学生能成为记忆力强、反应灵敏、想象力丰富、判断力迅速而准确,有一定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聪明人。它是以“美”为核心,变“被动学”为“主动学”,随时地进行美的熏陶,通过美育促进德育、智育等更进一步发展。奥尔夫说过:“让孩子自己去实践、自己去创造音乐,是最重要的”。我们可以让孩子们去实践,按照他们自己的想象、利用他们自己的各种可能性去安排。老师给他们一个任务,每个孩子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去做他愿意做的事。教学的活动,主要是孩子的活动;教学的最终结果,要从孩子身上体现出
3、来。 为了达到让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任务,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教学方法,就应该有所适应。它不能单纯使用灌输性方式“填鸭式”教学,也不能仅仅采用一句一句地口传心授的方法,当然也不能象专业音乐学校那样强调某些技能的训练,更不能说简单地教几支歌就算上音乐课了。而应以科学的教学法用于不同程度的教育对象,包括幼儿园孩子、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等。既要遵照循序渐进的规律性、随机应变的灵活性,又要随时注意考虑怎样才能使学生接受得更多些、更快些,精神上更愉快些。那么,小学音乐教学的科学方法都有哪些呢?在这里我粗略谈一谈浅显的看法。一、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入手,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我认为,“热爱是最好的老
4、师”,一旦学生喜欢上欣赏音乐,从“欣赏”到“想学”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从喜欢听音乐,到用心用情去聆听音乐,再到理解、评价、分析,使学生的欣赏层次逐步提高,这是一个过程。对于中小学生而言,让其“欣赏”,就是让他感觉到悦耳、好听,对他们来讲,可能就是很好玩,但这就足够了。作为一名有心的教师,我发现小学生的爱好是很多的。例如:他们爱念儿歌,他们在儿歌中有戏,在儿歌中学习,在儿歌中长大。于是,我就常常运用“儿歌法”教学生记住那些难记的音乐概念,学那些平时觉得枯燥无味的乐理知识。二、从学生的思维特点出发,多用联想的方法。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形象思维大于抽象思维。因此,我们应该时时注意运用他们的形
5、象思维去启发他们的抽象思维。可以将音乐与人物故事、绘画、文学、历史、地理等跨学科知识串联起来,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例如:我教学生唱好顿音记号,就用一个乒乓球在桌上抛几下,让他们细心体会乒乓球落下的声音是“短促、有力、清脆、有弹性”,学生再唱就不难了。又如:我教学生唱《春天》这首歌,为了让学生体会春天的美景,我除了用图画来引导以外,还让学生闭上眼睛,回忆自己的春天的公园里看到的景象。我把这种方法叫作“过电影”。同学们闭上眼睛时,头脑里展开了丰富的联想,睁开眼睛后就有了生动的体味,再唱感情就不同了。一、从教学重点难点突破,解决容易混淆的问题。在小学音乐
6、教学难点中,运用“重复讲解,反复示范”的方法,有时未必能解决问题。而创造一种巧妙的教学方法往往能使难点迎刃而解。比如,学生对掌握不同的节奏型,往往会出现困难和混淆,如果死记硬背,会给学生带来许多困难。这种情况下,教师可根据生活中的不同音响特点“模拟”一些“节奏歌谣”或归类比较,让学生反复练唱,分析对比。例如: 钟摆摇(的嗒的嗒);打机枪(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小鼓敲(咚哒哒,咚哒哒)等等。 这不但对视唱有所帮助,对以后的听音记谱也有促进作用,同时,也使学生增加了对音乐形象的理解。四、从教材中挖掘,运用形象的比喻,加深概念的记忆。比如,在教学中我把顿音号比喻成啄食的鸡嘴:“顿音号
7、,象鸡嘴,应该唱得短又脆”;把重音号比喻成箭头:“重音号,象箭头,时间唱足音饱满”;把延长号比喻成眼睛上面加眉毛;把连音号比喻成相同音上搭座桥;把渐强号比喻成喇叭,左边小来右边大;把渐弱号比喻成宝剑,右边小来左边大等等。通过上述方法,既交待了这些音乐符号的作用,又增强了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对知识概念的理解和记忆。我们的教学方法,千变万化,但一刻也不能脱离《大纲》,一刻也不能脱离教材。许多教学方法,都应从教材中挖掘出来,教材给我们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某一新的任务,我们就应创造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