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8589853
大小:79.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2-26
《井底之蛙_教案2.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井底之蛙【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词语的意思。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井底之蛙后来为什么“觉得自己非常渺小”,懂得本文讽刺了那些见识短浅而又盲目自大的人的道理。3.对照课文朗读古文并注意语调,领悟寓言的寓意。【教学重难点】1.通过反复朗读青蛙自吹自擂的语句,感受青蛙的可笑、可悲,感悟寓言的寓意。2.对照课文读古文,感悟古文语句的停顿和朗读的节奏。【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内容】1.井底之蛙(1)住在浅井中的一只青蛙对来自东海❶的鳖(biē)夸耀说:“我生活在这里真快活![句导读:这是本段的中心句。生活在浅井里的青蛙看不到外面的世界
2、却夸耀自己的快乐生活,写出了青蛙的盲目自大,可笑、可悲。]高兴时,我跃出井外,攀缘栏杆,尽情地蹦跳。疲倦了,我回到井中,躲在井壁窟窿里,安然休息。跳进井水中,井水刚刚浸没❷我的两腋,托住下巴;稀泥没过我的双脚,绵软舒适。环顾❸那些虾、蟹、蝌蚪,没有谁能像我这样快活。[①“没有谁”说明了什么?]而且,我独占一口水井,跨井栏、倚井栏的乐趣,算是到了极点,你何不进来跟我一起分享这些快乐呢?[句导读:青蛙向鳖介绍完自己的居住环境后,竟邀请鳖进来与他一起分享快乐。他并没有看到鳖所生活的大海,只是一味地觉得自己的生活那么优越,显示出自己的无知。]段导读:
3、青蛙认为自己很快乐,邀请鳖到他生活的井中一起分享。(2)鳖接受了青蛙的邀请,准备下井去看看;但是他左腿还没有迈进去,右腿已经被绊住了。[②“还……已……”的句式说明了什么?]于是他只好小心地退回来,向青蛙讲起大海的景观:“用千里之遥,不能形容海的辽阔;千仞(rèn)之高,不足以形容海的深度。夏禹时代❹,十年九涝,海面却没因此增高;商汤时代❺,八年七旱,海面也没因缺雨而降低。大海不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不因为水增多减少而或进或退,8/8这也可以说是生活在东海的大快乐吧。”[句导读:首先交代了大海的辽阔,用“千里之遥”“千仞之高”都不足以说明
4、海的大与深;再说明大海不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生活在这样的大海里,其快乐不言而喻,与青蛙生活在浅井中的小快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段导读:鳖向青蛙介绍大海的景观,与前文青蛙生活的浅井形成鲜明的对比。浅井之蛙听了这些话,瞠目结舌,觉得自己非常渺小。[③青蛙为什么会“瞠目结舌”?]段导读:青蛙听了鳖的介绍后,觉得自己非常渺小。【第一课时】【教学过程】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2.对照课文读古文,感悟古文语句的停顿,注意朗读的节奏。【教学准备】生字、新词卡片,幻灯片。【教学过程】(一)导语1.谈话回忆:还记得我们学习过哪些寓言故事吗?2.什么叫寓言?寓
5、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带有劝诫或讽刺的性质。(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1.(出示图画)画上画的是什么?2.板书课文题目:井底之蛙3.提出初读要求。(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通过联系上下文、生活实际或查字典,理解不懂的词语。4.学生初读课文,老师巡视指导。5.指名读课文,重点提示下列字词。照耀(yào)跳跃(yuè)栏杆(gān)增(zēng)减(jiǎn)6.理解词语的意思。疲倦:疲乏;困倦。8/8邀请:请人到自己的地方来或到约定的地方去。瞠目结舌:瞪着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受窘
6、或惊呆的样子。渺小:微小。7.老师指导记忆字形。耀:左右结构。右上方不是“羽”。杆:左右结构。与“秆”比较记忆。其他生字用与熟字比较的方法记忆字形。跃—跳适—括移—秒增—曾减—咸(三)对照课文读古文1.自读课文,把读得不熟练的地方多读几遍。2.出示古文,老师引导学生学习古文时,要抑扬顿挫地诵读。3.老师范读。夫/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禹之时/十年九潦,而/水/弗为加益;汤之时/八年七旱,而/崖/不为加损。夫/不为/顷久/推移,不以/多少/进退/者,此/亦/东海/之/大乐/也。4.学生模仿老师读古文,感悟古
7、文语句的停顿和朗读的节奏。5.指名读古文。【教学反思】(1)动画导入,激发兴趣。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考虑到四年级孩子的认知还比较直观的特点,上课伊始,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展示给学生一段FLASH动画,学生不仅兴趣盎然,而且能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然后要求学生用最简练、最完整的句子告诉大家故事的主要内容,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2)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渗透质疑方法。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通过初读课文,学生知道青蛙开始认为自己住的环境是世界上最舒适的地方,所以夸耀自己的生活;后来听了东海之
8、鳖介绍大海之后,觉得外面的世界太大了,自己的井底真的不值一提,非常渺小。教师便趁机提出以下问题:你能围绕“夸耀”和“渺小”提个问题吗?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引导学生进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