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8567429
大小:56.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2-26
《前滚翻教案及反思.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前滚翻教案执教人年 级五年级课 型新授课内容1、技巧:前滚翻;2、游戏:蛇形接力跑;教学目标认知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做前滚翻动作时,必须要像皮球一样,定要团身紧才能作出好的动作。并且增强学生的各项身体素质和平衡能力。技能目标:通过学习使90%的学生正确前滚翻技术,发展学生灵敏、柔韧、协调等身体素质。通过游戏锻炼学生的下肢力量。情感目标:1、树立较好完成动作的自信习心,并养成敢于表现自我的良好品质。2、养成主动学习,合作学习,创新学习的良好习惯。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品质。重、难点重点:团身紧,翻滚圆柔难点:课
2、的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组织措施时间与次数激趣导入部分一、课堂常规:1、师生问好、检查服装。安排见习生2、宣布课的内容和任务。二、热身活动1、情境游戏《快找同伴》方法:学生依次绕圈慢跑,听到教师数数的时候,依据数次迅速找到伙伴。2、徒手活动操:头部、伸展、体侧、腹背运动(4×8拍)三、辅助练习1、小皮球跳跳跳当听到老师喊:“小皮球”时,学生迅速低头下蹲,双手撑地,双脚原地蹬地跳,同时喊“跳跳跳”2、滚元宝1、教师检查服装,学生整装待命。××××××××××××××××××××××××2、教学导入:目标、要求△3、教师讲解游戏方法,播
3、放音乐,带领学生边跑边做游戏。4教师讲解示范领操,学生跟做5教师讲解,引导学生进行辅助练习。××××××××××××8分钟3—5次3—5次学生坐在垫子上,双手抱膝,低头在垫子上做来回滚动。××××参与学习探究合作阶段一、技巧:前滚放动作要领:蹲撑、两手撑垫,同时曲臂、低头、身体重心前移;同时两脚蹬地、提臀收腹团身,使头后、颈、肩、背、腰、臀依次着垫向前滚动,党棍只背部着垫时,迅速曲腿、团身、两手抱小腿成蹲称。口诀:一蹲二撑三低头,抬臀蹬地快推手,抱膝滚动成蹲立,完成起立高举手重点:团身紧,翻滚圆柔保护与帮助:帮助者单膝跪立在练习者一
4、侧,一手托肩,一手压小腿,必要时再扶颈、背、臀帮助完成蹲称。二、蛇形跑接力1、教师通过用小皮球与方盒子进行赛跑,让学生观察(哪个滚得快,那个滚的正?得到团成一个球,滚成一条直线)。提示学生学习前滚翻的目的“保护自己”。学生有序的围着教师听看动作讲解、示范和保护方法。×××××××△×××××××××2、教师讲解示范动作要领,及保护帮助的方法。并利用口诀提示学生滚翻动作的要领。3、学生各小组进行练习,提示小组长进行保护。4、教师纠正学生不低头,用前额着垫耳朵错误动作,学生参照练习,组织同上。5、教师启发学生在两膝间夹上东西进行练习,纠
5、正分膝的错误动作,学生参照练习。6、推选优秀的学生进行展演。7、启发学生像体操运动员那样做优美的动作。1、教师讲解游戏方法、规则、要求,学生认真听看,并按要求有序进行。2、分组比赛,评选优胜组20分钟3—4组2—3组2组10分钟2—3组身心放松阶段1、放松舞蹈2、课堂小结3、下课、回收器材△1学生伴着音乐和老师一起做集体舞蹈,放松动作,学生跟着老师一起进行集体舞蹈放松×××××××××2、教师小结本课3、学生自评,互评,总结收获4、师生道别,教师组织学生回收器材5分钟场地器材大体操垫5块,红旗1个,小皮球1个,方盒子1个预计负荷预计
6、运动强度中等,最高心率160次/分左右,平均心率120次/分左右,练习密度40%左右。课后反思:我在《前滚翻》这节课设计过程中,结合我校的场地器材,根据《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进行教学设计,以“健康第一,快乐体育”的指导思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乐学”贯穿整个教学,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分散与集中练习相结合,提高学生锻炼身体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为本节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本节课中,很好地灌输新课程标准。本节课以健康快乐体育为主线,围绕新课程标准要求,周密设计。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
7、性,在快乐的课堂气氛中得到学习,让学生体会健康快乐体育。采用具有特色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启发式教学,教师首先展示纸人,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思考学习。结合图解,使学生初步认识前滚翻技术动作,脑里有一个初步的动作表象。教师在讲解示范中,教师精讲,学生多练,以集中与分散的有机结合练习,真正体会前滚翻技术动作,达到较高的教学效果。通过教学展示,给学生展示的平台。学生在展示中,通过自评、互评,教师参评的综合评价方法。强调评价的发展功能和评价主体的广泛性、对象的全面性、方法的科学性、形式的多样性、结果的激励性。始终处于民主、
8、开放、和谐的气氛中,共同促进学习。本课在学法方面,着重于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对于学困生,教师并没有直接进行指导帮助,而是指导本组的同伴进行帮助、指导,以小组成绩来衡量评判,共同完成学习目标。在教学评价方面,本课采用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