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8556167
大小:36.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2-26
《“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学困生问题一直是困扰着家庭、社会和教师、学校的一大难题,也是我们需要认真面对并积极解决的课题。解决这一课题,既是保证全体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推动学校文化建设、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保障家庭幸福的需要。而要想切实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必须对学困生的形成原因进行全面、细致的考察、分析,并藉此寻求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在学困生的形成过程中,既受家庭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也有教师和学校因素的存在,也与学生的自身因素有关。本文拟从教师、学生自身、家庭、学校和社会等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探讨,请一线同仁和专家批评指正。
2、一、学困生成因中的教师因素及对策。在“学困生”的形成过程中,教师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承认这一点,需要勇气,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智慧。先请看下面这个真实的案例。侄女在入学前,已经认识了两千多个汉字,可以独立阅读故事书了,还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一百以内的连加连减。可是,进了学校后,不到一个月时间,她竟然不会写字,甚至连话也说得结结巴巴的了。老师经常将电话打到家里,说孩子这也不会,那也不行。侄女怕进学校,怕见老师。先前在她身上显现出来的灵性全然不见了。“十一”假期,见到她时,她总带着与年龄极不相称的恍惚神情。跟
3、她说话,她也不理会。好不容易等来了她的一句话,那种结巴劲儿,让人更加揪心。在我的慢慢引导下,她总算能够回答我的问题了:“老师说我不会呢。”“你本来是会的啊!”“老师说我不会,我就不会了。”说这话时,侄女一脸的无奈。原来,侄女第一次做作业时,因为粗心,一个字母写得不够规范,被老师狠狠地批评了一顿,还被当众点了名。侄女再拿到作业本时,就格外紧张。而越是紧张,越想把字写好,却越容易出错。而她的老师呢,又总是不问青红皂白地只顾批评。半个月下来,老师甚至干脆当面说她是“差生”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教师的教育思想的
4、偏差和评价方式的不当,是造成一部分学生滑进“学困生”行列的主要原因。首先是教育思想出现了偏差。与其说“学困生”的存在是不可否认的事实的话,倒不如说“学困生”更多地存在于我们教师的意识深处。我们总是先入为主地认为自己的班里有“学困生”。而学生成绩不是一样好,考分不会一样高,做作业不会一样快,课堂表现不是一样讨人喜欢,似乎也佐证了教师的这种判断。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要是不在班级里找出几个“学困生”来充当“反面”教员,我们竟会认为自己工作不负责任。这样,只看到学生成绩差距的教师,就再也看不到一部分后进生的优点
5、和长处了。其次是评价方式过于僵化。学生是人,需要根据其多样化的特点,进行科学的全方位的综合评价。但是,我们已经习惯于用固定的标准来衡量学生,理应建立的立体评价体系依然为单纯的考试评价所遮蔽。而且认为评价得越精确越好,根本意识不到相对模糊的评价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而单凭考试的分数,我们就毫不犹豫地将学生分成好中差,将他们分为三六九等。在缺乏理性分析的时候,我们总还要在班级里比一比,比谁的成绩好,看谁的进步快。这种将所有学生成绩放在一起比较的做法,肯定会让一部分学生产生挫败感,感觉灰溜溜的,形成他们的心理压
6、抑。其实,“学困生”并不是天生的,我们的班级里也不应该有“学困生”存在,尽管有些学生的成绩可能并不理想。然而,既然“学困生”的存在已成事实,不负责任的批评和无休止的抱怨也无助于问题的解决,我们唯一正确的选择,就是积极主动地寻求应对策略,改变“学困生”的学习困难状况。在这方面,教师可以也应该有所作为。一要堵。就是要堵住“学困生”产生的源头,尽可能不让新的“学困生”产生。我们应该转变教育教学思想,强化教育的“育人”功能,而不能再将知识传授从教育中剥离出来,并抬举到无以复加的高度。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最棒的,
7、班级里只有兴趣不同而没有学习困难的学生,并把这一信息准确地传递给学生,让学生不再承受心理重负。还要改变评价方式,给学生多层次、立体化的理性评价。不搞无谓的排名,不在班级内部评出等次,以帮助每一个学生树立成长中必不可少的自信。二要疏。对于已经产生学习障碍的学生,要重视对他们的心理疏导。听凭“学困生”维持现状,不主动想办法改变他们的心理行为状态,和继续给他们以刺激一样,都是不负责任的行为,应予摒弃。要主动接近“学困生”,深入剖析他们学习困难的成因,了解其心理需求。要拥有悲天悯人情怀,戒急除躁,循序渐进,寻找
8、最有效的方式化解他们心中的“疙瘩”,舒解他们心中的“怨气”,让他们能够真切体会到教师的关心,以轻松的心态应对学习,以乐观的心态应对生活,以健康的心态应对人生。三要扬长。要充分展现“学困生”的优点和长处,给他们的成长增加一个力。从不同的角度来考量,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同样,每一个学生心里也都有被尊重的渴望。对于“学困生”来说,他们最渴望的不是同情,而是尊重。而尊重学生最理想的做法,就是发现他们的优点,看准他们的长处,并给他们展现才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