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破山寺后禅院.ppt

题破山寺后禅院.ppt

ID:48544286

大小:442.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20-01-18

题破山寺后禅院.ppt_第1页
题破山寺后禅院.ppt_第2页
题破山寺后禅院.ppt_第3页
题破山寺后禅院.ppt_第4页
题破山寺后禅院.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题破山寺后禅院.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破山在今江苏常熟,寺指兴福寺,是南齐时郴州刺史倪德光施舍宅园改建的,到唐代已属古寺。诗人清晨登破山,入兴福寺,见旭日初升,光照山林,又穿过寺中竹丛小路,走到幽深的后院,发现唱经礼佛的禅房就在后院花丛树林深处。面对这幽美的圣境,作者慨然命笔,写出了这寄托自己遁世情怀诗篇。一、定向导学出示三维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与诗歌相关的知识,反复诵读诗歌。在整体感知诗歌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诗歌由光与影构成的幽静的意境。能学着有个性的赏析诗歌的名句。2、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诗歌,紧抓诗歌的意象,以“幽静”的理解贯穿全

2、诗,领悟诗歌的主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诵读古代诗词,在有意识地积累、感悟 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二、自主学习1、填空:①《题破山寺后禅院》的作者是——,——(朝)人。②古代诗歌包括——、词、曲。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诗。③近体诗,包括——和——。2、给下列红色字体注音:禅房()万籁()钟磬音()3、结合语境,解释词语。①初日:②曲径:③幽:④花木深:⑤山光:⑥悦:⑦空:⑧万籁:⑨都:⑩但余:4、用自己的说说说诗歌的内容。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

3、余钟磬音.清晨来到古寺,初升的太子时照着高高的树林。曲折的小径直通幽静的后院,僧人的禅房掩映于花木扶疏之间。美丽的山光使鸟儿们鸣啭欢腾,清澈的潭影澄净了人心。自然界的一切声响都消然寂静,只能听到寺院里的钟磬声。《题破山寺后禅院》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配乐,试着朗读1、本诗描写了什么析的景致,表现了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倾向?破山寺后禅院的清幽脱俗的景致,流露出颇为浓厚的禅隐倾向。2、诗中交待出游的时间和地点的诗句是: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3、描写通向后禅院曲

4、折幽深的小路和后禅院景色的幽静迷人的诗句是: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4、诗中被后世广为传诵的名句是: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三、合作交流5、“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被公认为千古名句,说说你理解。这两句引发人丰富的联想和思绪,暗示的意义多于实写的意义,“曲”“幽”“深”表现了禅院花木扶疏,幽深清静的环境。6、全诗的主旨句是: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7、诗中将自然之趣与人心愉悦融为一体,奏出了一曲和谐而完美的交响乐的诗句是: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8、成语“万籁俱寂”出于本诗的哪一句:万籁此俱寂,惟余钟磬音。9、诗的第三、四句表

5、现了破山寺后禅院环境()的特点。清幽/幽美10、诗的第五、六句表现了作者()的心境。11、“万籁此俱寂”与“惟余钟磬音”是否矛盾,为什么?不矛盾。万物之音响全都消寂,而仅有禅院的钟磬之音袅袅不绝似乎永恒地吟唱,它使这寂静的禅院更为空寂,使之肃穆的世界更为庄严,一刹那成为永恒。12、华夏文化常常讲究曲折美,层次美,本诗中有两句就表现了这种美学思想,它们是: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13、诗中写环境极美极静,体现诗人内心旨趣的两句是:万籁此俱寂,惟余钟磬音。欢悦四、质疑探究诗的颔联后来简化为成语“曲径通幽”,常被用于题景,如杭州西湖

6、的三潭印月、黄龙洞等,你认为这成语隐含了什么哲理?1、小结:这首诗以凝炼简洁的笔触描写了一个景物的独特、幽深寂静的境界,表达了诗人游览名胜的喜悦和对高远境界的强烈追求。全诗层次分明,意境幽深,寓意含蓄,简洁明净,感染力强。由本诗演化出的成语“曲径通幽”“万籁俱寂”,沿用至今。五、小结检测2、当堂检测(1)下面对诗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起首两句写诗人在清晨入破山寺兴福寺时,旭日初升,光照树林。B.三、四两句描绘了禅院美妙的环境,“曲”“幽”“深”等字眼很有表现力。C.五、六两句书写诗人主观感受,一个“悦”字表现作者从中感

7、受到的欢悦,“潭影空人心”,表现诗人精神上完全消除俗念,获得愉悦的内心感受。D.这首诗题为“题破山寺后禅院”,可见“破山寺”是全诗重点所在,所以在第一、二句景致刻画后,立即转入对“破山寺”的描述。2.这首诗着眼于表现破山寺后禅院的环境,第五六句主要表现了作者的心境,主要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3.此诗中有四个字成了后来中国园林艺术、文学艺术的美学追求,蕴含这一美学追求的两句诗是:,。4.诗的最后两句隐含的一个成语是,由这两句,我们很容易想起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的王维的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