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3制取氧气.ppt

课题3制取氧气.ppt

ID:48425420

大小:617.0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20-01-19

课题3制取氧气.ppt_第1页
课题3制取氧气.ppt_第2页
课题3制取氧气.ppt_第3页
课题3制取氧气.ppt_第4页
课题3制取氧气.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课题3制取氧气.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建昌县联合初级中学张含超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教学反思实验过程实验目标一、教材分析本实验是学生完成第一、二单元后的实验活动,是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及探究二氧化锰催化作用实验的综合应用。本实验需强调实验基本操作规范性及培养通过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能力。二、学情分析此时学生刚刚接触化学学习,对化学实验充满好奇。在本单元第3课题(实验2-5)中已经重点学习了利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方法和原理,为本节课的学习做了铺垫。由于初次接触气体制备,学生在思维和操作上都无处可循,不知道怎样想和怎样做。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思维的引导,使学生从药品选择到

2、实验操作都形成规范思路,为今后学习更多物质制备奠定基础。三、实验目标知识与技能:①巩固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原理和方法②利用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的方法,认识催化剂,了解催化剂的催化作用。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实验等方法使学生初步了解探究式学习法,体验探究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体验实验探究过程,学习综合分析实验现象并从中归纳结论的思维方法四、实验过程1、教师播放演示实验,巩固记忆2、教师点拨,学生分组实验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展示氧气用途的图片提出问题:通过前面的学习,你知道在实验室制取氧气有几种方法吗?(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环节二:播放《高锰酸钾制氧气》实验视频利用高锰酸钾

3、制氧气的操作方法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让学生深入了解,但对于学生来说操作起来较为复杂,实验过程中往往手忙脚乱。并且使用到酒精灯,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教师播放演示实验过程,并强调操作规范性。※提出问题:除了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你还有其他的方法吗?环节三:介绍改进仪器,分组探究原装置不足:1、没有探究二氧化锰是否放出氧气,以及二氧化锰的质量在反应前后是否发生改变。2、反应速率不易控制,过于剧烈容易造成喷溅,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3、与氧气同时产生的水蒸气会导致小木条不复燃,影响实验效果。4、使用过的二氧化锰不能回收重复利用,浪费且污染环境。改进实验内容(1)将用纱布包裹好的二氧化锰放在

4、托盘天平上称量质量,然后用镊子夹取放入装置B处。(2)向Y型管内B端加入适量的二氧化锰,连接装置,将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导管口,观察现象改进实验内容(3)向A端倾斜装置,用注射器向装置内注入过氧化氢溶液,此时过氧化氢溶液流入A端,将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导管口,观察现象(4)将A端向B端倾斜,使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接触,观察现象并用带火星小木条放在导管口,观察现象(5)待反应停止后,用注射器继续向装置内B端注入过氧化氢溶液,观察现象,并用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导管口,观察现象(6)反应停止后,取出二氧化锰,干燥后称量其质量环节四:引导学生分析并填写实验报告,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提出问题

5、:①把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盛有过氧化氢溶液的管口,小木条不复燃②将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后,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这是为什么?提出问题:二氧化锰是否作为一种反应物参与了反应?反应停止后,二氧化锰还存在吗?在该反应中,它起到什么作用呢?小组讨论,填写实验报告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的习惯,并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力。板书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高锰酸钾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氯酸钾加热二氧化锰氯化钾+氧气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水+氧气催化剂质量不变化学性质不变催化作用课后讨论请你考虑反应物的状态与反应条件等方面,你还有哪些方法可以对课本中的实验装置加以改进,从而得到更好的

6、实验效果吗?实验改进后的优点:1、将教材中的试管改成Y型管,Y型管上部分长导管一端起到冷凝作用,防止同时生成的水蒸气使带火星的木条不复燃。2、用注射器向Y型管内注入过氧化氢溶液,可以控制反应速率,防止反应太剧烈,造成氧气逸出。3、将二氧化锰用纱布包裹,防止实验后难以清洗外,还可以回收重复利用,节约药品,防止环境污染。4、改进后的实验可以将氧气的制备,催化剂的探究等问题集合在一起,培养学生实验探究技能。六、实验教学反思体验探究的过程是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其一,本节课通过对比观察、探讨和分析,学生的疑惑轻松得以解决。其二,师生共同探讨的过程就是渗透探究式学习方法的过程。学生兴趣很

7、大,积极主动参与,使学生在体验探究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基本达成学习目标。其三,通过实验中的二氧化锰重复利用,培养学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由于学生刚接触化学不久,对化学实验操作还很陌生,每组学生放入药品的量不同,有些同学实验过程中反应过于剧烈,来不及检验,实验效果不好。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意规范学生药品用量,减少实验误差。感谢聆听再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