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沪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2课星河教案.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教学目标一、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二、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歌中呈现的画面。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重点:感受诗人复杂的情感。难点: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歌中呈现的画面。4教学过程4.1教学过程4.1.1新设计一导入新课宗白华《小诗》诗从何处寻?在细雨下,点碎花花声!在微风里,漂来流水音!在蓝空天末,摇摇欲坠的孤星!生命的树上,雕了一枝花.谢落在我的怀里,我轻轻的压在心上。她接触了心中的音乐.化成小诗一朵。宗白华和他的《流云小诗》具有借助具体形象抒情的特点,借物抒情。二、体会情感,学习朗读。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突出诗人的惆怅之情和期望之情)提
2、示:这两首诗所表达的感情有何不同?2、自由朗读,注意语调、停顿、节奏等。3、个别朗读,请学生评价。4、集体朗读。三、解读诗歌1、解读诗歌A请找到诗歌A中所写到的具体形象,分析它们的含义。明确:那颗星儿,在“黑夜”中,显得那么“灼热”,点燃了诗人心中对光明的追求。黑夜即指夜晚暗黑的背景,也是时代环境的象征。用黑暗衬托星星的明亮,写出这星星为什么会吸引我。在别人眼里,清光幽冷的星星,在诗人眼里却是充满“灼热”的一颗星,反映了诗人独特的感受,因为这颗星驱散了诗人心中的黑暗,在它的映照下,燃烧起诗人心中的“光明”。可以说,那夜空的星是诗人心灵的“星”。全诗运用
3、了两层对比:一是黑夜与星光的对比,二是幽冷和灼热的对比。2、请找出第二首诗歌中作者寄托情感的形象,并分析其内涵。三种歌声。前两种歌声,“星河绕月”,“白云流空”运用“通感”这一特殊的修辞手法,化视觉为听觉;运用联想,化无情为有情——星河无声,绕月有情;白云无声,留空有情;运用想象,变无声为有声,写出了天籁之音,再由天籁之音自然引导到“摇篮边慈母的歌声”。这人间最纯真最慈爱最动听的声音,温柔在诗人心里回响,给人以永远的慰藉。三个“我愿听”写出了诗人的追求向往之情。四、请同学用自己的语言再现诗中的情景和作者心情。五、作业:感受夜色,仰望星河,试写小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