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二首(登飞来峰).ppt

古诗二首(登飞来峰).ppt

ID:48396052

大小:119.5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20-01-19

古诗二首(登飞来峰).ppt_第1页
古诗二首(登飞来峰).ppt_第2页
古诗二首(登飞来峰).ppt_第3页
古诗二首(登飞来峰).ppt_第4页
古诗二首(登飞来峰).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古诗二首(登飞来峰).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古诗二首1、知诗人2、解诗题 3、明诗意 4、悟诗情1、知诗人2、解诗题 3、明诗意 4、悟诗情王安石《元日》《泊船瓜洲》《书湖阴先生壁》《泊船瓜洲》苏轼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惠崇春江晓景》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苏轼,苏洵,苏辙三人称为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曾拜欧阳修为师)。下列作品及作者、朝代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A宋王安石《泊船瓜洲》B宋苏轼《惠崇春江晓景》C宋王安石《饮湖上初晴后雨》D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下列

2、选项中属于唐宋八大家的是:A韩愈、辛庆疾、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B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陆游、王安石、曾巩C韩愈、刘禹锡、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白居易D韩愈、柳宗、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1、知诗人2、解诗题3、明诗意 4、悟诗情《登飞来峰》的作者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诗人王安石,这首诗是他在做知县,路过杭州所写。飞来峰是指浙江绍兴城外的宝林山,传说是“不知何时飞来的山”,此时王安石年少气盛,抱负远大,借登飞来峰抒发胸臆,寄托情怀,同时也蕴含了一个哲理:只有站

3、得高,才能看得远。《题西林壁》是苏轼游览江西庐山题在西林壁墙上的一首诗,庐山雄伟秀丽,苏轼没有描写具体景物,而是概括写了庐山千姿百态的总印象,同时蕴含了人生哲理:对事物要有全面的认识,必须站在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和思考。1、知诗人2、解诗题3、明诗意4、悟诗情明诗意读通顺有节奏理解诗句含义小组合作提示:1、每人读一行诗句2、解释这句诗的意思3、提示重点字的解释登飞来峰(宋)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题西林壁(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

4、山中。登飞来峰(宋)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题西林壁(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登飞来峰(宋)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题西林壁(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移步换景:从远处望,庐山()从近处看,庐山()从高处俯视,庐山()从低处仰望,庐山()移步换景:从远处望,庐山(连绵起伏)从近处看,庐山(高耸入云)从高处俯视,庐山(烟雾缭绕)从低

5、处仰望,庐山(高大巍峨)1、知诗人 2、解诗题 3、明诗意 4、悟诗情《登飞来峰》“只缘身在最高层”说明诗人站得高,看得远,抒发了诗人远大的抱负和志向。《题西林壁》"只缘身在此山中"说明诗人因为身处此山,看不清庐山的全貌,启示我们:因为所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所以观点不同,所以要全面综合地看事物的全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