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洛伐他汀联合阿昔莫司消除颈动脉斑块的临床研究.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洛伐他汀联合阿昔莫司消除颈动脉斑块的临床研究作者:荀小红,赵辉单位:宁夏银川市第三人民医院,宁夏银川750004;宁夏银川市第二人民医院内一科,宁夏银川【摘要】目的:研究洛伐他汀与阿昔莫司対高脂血症并颈动脉斑块患者的调脂作用及消除颈动脉斑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木院收治的高脂血症并颈动脉斑块患者168例随机分成3组,洛伐他汀组患者每晚服用洛伐他汀20mg,阿昔莫司组患者每天早晚各服1次阿昔莫司,250哑/次,洛伐他汀联合阿昔莫司组患者同吋服用阿昔莫司和洛伐他汀,均治疗12周。观察3组患者的调脂和消除颈动脉斑块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3组患者治疗前后相比较
2、血脂变化及颈动脉消退程度相比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联合用药组血脂变化及颈动脉消退程度最为明显,与其他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o结论:洛伐他汀联合阿昔莫司能够更有效地调节血脂及消退颈动脉斑块,其效果优于单独应用洛伐他汀和阿昔莫司,其不良反应与单独丿IJ药时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关键词】高脂血症;颈动脉斑块;洛伐他汀;阿昔莫司血脂异常是导致动脉脚样硬化及心脑血管疾病的垂要危险因索之一,调脂治疗已成为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和发展的重要于•段。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发生与脑卒中有密切关系。木研究通
3、过对血脂异常患者单独应用他汀类药物和烟酸类药物及联合应用他汀类和烟酸类两种药物的对照研究分析,來评价联合应用洛伐他汀和阿昔莫司在调脂和消退颈动脉斑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1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2006年01月〜2007年12月,选择我院经超声检查证实颈动脉有粥样硕化斑块并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170例,停用降脂药物或开始饮食治疗4周以上,空腹TC均>5.70mmol/L,2.30mmol/L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170例患者在研究开始后即保持标准的低胆固醇饮食。洛伐他汀组每晚服用洛伐他汀20mg;阿昔莫司组患者每天早晚各服1次阿昔莫司,2
4、50mg/次;洛伐他汀联合阿昔莫司组患者同时服用阿昔莫司和洛伐他汀。三组均治疗12周,观察三组患者12周后在原部位测定颈动脉斑块的厚度,并与治疗前的斑块作比较;于空腹12h抽血检杳血脂、血糖、心肌酶谱及肝、肾功能。1.3动脉粥样破化斑块检查方法:采川惠普公司生产的Hp-8500GP型彩色超声7.5MHz高频探头,检查双侧颈动脉分义询4cm至分叉后1cm,并以颈动脉内局限性冋声结构突出管腔厚度≥1.3mm定义为斑块。同一病例有多处斑块者测定最大斑块的厚度。山固定的超声医师对粥样斑块进行测量和定性(低冋声、混合冋声、高冋声):①低冋声斑块:脂质成分多,
5、胶质成分少;②混合回声区斑块:脂质和胶质成分均衡,含有少量的钙盐;③高冋声区斑块主要成分为钙盐的沉积。1.4血脂疗效评定标准: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牛部1988年颁发的《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规定》判定。显效:TC下降≥20%,TG下降≥40%,HDL-C升高≥0.26mmol/L;有效:TC下降10%〜20%,TG下降20%〜40%,HDL-C升高0.10〜0.26mmol/L;无效:未达到有效标准者;恶化:TC或TG上升≥10%,HDL-CK降≥1.04mmoI/Lo2结果2」三组患者的血脂变化情况:治疗前三组患者的TC、TG
6、、HDL-C及L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血脂各指标间差异与治疗前相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三组患者血脂各指标的变化率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联合用药组血脂在治疗后变最明显。详见表1、表2。表1三组用药前后血脂参数的比较注:与组内治疗前比较,①P<0.01表2治疗后3组患者的血脂各指标的变化率(%)注:与洛伐他汀组比较,①P<0.01;与阿昔莫司组比较,②P<0.012.2三组患者的颈动脉消退情况:治疗前三组患者颈动脉斑块参数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7、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颈动脉斑块参数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it;o.oi),治疗后三组患者颈动脉斑块纽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it;o.oi),K中联合用药组颈动脉斑块消退最为明显。详见农3。表3三组用药前、后颈动脉粥样斑块参数比较注:与组内用药前比较,①P<0.01;治疗后与洛伐他汀组比较,②P<0.01,与阿昔莫司组比较,③P<0.012.3安全性评价:在治疗过程中共有22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其中洛伐他汀组9例,分别为头晕、嗜睡2例,胃痛2例,急性支气管炎2例,四肢瘙痒2例,头晕、恶心1例(退出);
8、阿昔莫司组2例,胃痛1例,手足小关节痛1例;联合用药组11例,分别为头晕、嗜唾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