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9版高考数学(理科)总复习教师用书练习:1.4 平面向量 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4 平面向量命题角度1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高考真题体验·对方向1、(2018全国Ⅰ·6)在△ABC中,AD为BC边上的中线,E为AD的中点,则=( ) A、B、C、D、答案 A解析 如图,=-=-)==)=、2、(2017全国Ⅲ·12)在矩形ABCD中,AB=1,AD=2,动点P在以点C为圆心且与BD相切的圆上、若=λ+μ,则λ+μ的最大值为( )A、3B、2C、D、2答案 A解析 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则A(0,1),B(0,0),D(2,1)、设P(x,y),由
2、BC
3、·
4、CD
5、
6、=
7、BD
8、·r,得r=,即圆的方程是(x-2)2+y2=、易知=(x,y-1),=(0,-1),=(2,0)、由=λ+μ,得所以μ=,λ=1-y,所以λ+μ=x-y+1、设z=x-y+1,即x-y+1-z=0、因为点P(x,y)在圆(x-2)2+y2=上,所以圆心C到直线x-y+1-z=0的距离d≤r,即,解得1≤z≤3,所以z的最大值是3,即λ+μ的最大值是3,故选A、3、(2015全国Ⅰ·7)设D为△ABC所在平面内一点,=3,则( )A、=-B、C、D、答案 A解析 如图:∵=3,∴)=-、4、(2015全国Ⅱ·13)设向量a,b不平行,
9、向量λa+b与a+2b平行,则实数λ= 、 答案 解析 由题意知存在常数t∈R,使λa+b=t(a+2b),得解之得λ=、新题演练提能·刷高分1、(2018重庆二诊)已知两个非零向量a,b互相垂直,若向量m=4a+5b与n=2a+λb共线,则实数λ的值为( ) A、5B、3C、2、5D、2答案 C解析 ∵向量m=4a+5b与n=2a+λb共线,∴存在实数t,使得m=tn,即4a+5b=t(2a+λb),又向量a,b互相垂直,故a,b不共线、∴解得故选C、2、(2018山西一模)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点E为
10、CD的中点,BE与AC的交点为F,设=a,=b,则向量=( )A、a+bB、-a-bC、-a+bD、a-b答案 C解析 )=(b-a)=-a+b,故选C、3、(2018安徽安庆二模)在△ABC中,点D是边BC上任意一点,M是线段AD的中点,若存在实数λ和μ,使得=λ+μ,则λ+μ=( )A、B、-C、2D、-2答案 B解析 因为点D在边BC上,所以存在t∈R,使得=t=t()、因为M是线段AD的中点,所以)=(-+t-t)=-(t+1),又=λ+μ,所以λ=-(t+1),μ=t,所以λ+μ=-、故选B、4、(2018安徽淮南一模)已知G是△A
11、BC的重心,过点G作直线MN与AB,AC交于点M,N,且=x=y(x,y>0),则3x+y的最小值是( )A、B、C、D、答案 D解析 如图,∵M,N,G三点共线,∴=λ,∴=λ()、∵G是△ABC的重心,∴),∴)-x=λy),∴解得(3x-1)(3y-1)=1,结合图象可知≤x≤1,≤y≤1,令3x-1=m,3y-1=n≤m≤2,≤n≤2,故mn=1,x=,y=,故3x+y=1+m++m++2,当且仅当m=,n=时等号成立,故选D、5、(2018山东菏泽一模)已知在△ABC中,D为边BC上的点,且BD=3DC,点E为AD的中点,=m+n,则
12、m+n= 、 答案 -解析 如图所示,=)===)-=-、又=m+n,所以m+n=-,所以m++n-=0、又因为不共线,所以m=-,n=,所以m+n=-、6、(2018四川“联测促改”)在平面向量中有如下定理:设点O,P,Q,R为同一平面内的点,则P、Q、R三点共线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实数t,使=(1-t)+t、试利用该定理解答下列问题:如图,在△ABC中,点E为AB边的中点,点F在AC边上,且CF=2FA,BF交CE于点M,设=x+y,则x+y= 、 答案 解析 ∵B,M,F三点共线,∴存在实数t,使得=(1-t)+t,又=2
13、,∴=2(1-t),又E,M,C三点共线,∴2(1-t)+t=1,解得t=、∴=2(1-t)+t,∴x=,y=,x+y=、命题角度2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高考真题体验·对方向1、(2016全国Ⅱ·3)已知向量a=(1,m),b=(3,-2),且(a+b)⊥b,则m=( )A、-8B、-6C、6D、8答案 D解析 由题意可知,向量a+b=(4,m-2)、由(a+b)⊥b,得4×3+(m-2)×(-2)=0,解得m=8,故选D、2、(2016全国Ⅲ·3)已知向量,则∠ABC=( )A、30°B、45°C、60°D、120°答案 A解析 由题意得co
14、s∠ABC=,所以∠ABC=30°,故选A、3、(2018全国Ⅲ·13)已知向量a=(1,2),b=(2,-2),c=(1,λ)、若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