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西师大版】2019学年五年级上册语文:4游漓江 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4*游漓江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2.能通过课文中的形象描写,感受漓江山峰的形态特点,领略其独特与神奇。3.能把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抄录下来。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激发学生对漓江的喜爱之情,并积累好词佳句。教学难点:从课文的描写中领会漓江山峰的独特与神奇。教学准备:漓江的风光图片,文字资料、音像资料。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初识漓江1.激趣导入:(PPT配乐播放图片)师简介: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就让我们乘着木船荡漾在漓江水上吧。 漓江发源于广西兴安县猫儿山,
2、全长437千米,是桂林人民的母亲河。漓江像一条青绸绿带,蜿蜒曲折。从桂林至阳朔一段,长83千米,两岸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兼有深潭、险滩、飞瀑、流泉。乘船游览其间,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故有“百里漓江,百里画廊”之说。 孩子们,漓江美丽吗?是啊,简直是美不胜收!那今天我们就跟着林非先生好好地来欣赏欣赏漓江的奇山异水吧!2.(PPT显示课题:游漓江)请读课题:游漓江3.引导质疑: 从课题,你读到了什么呢?本文主要写了什么?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提示引路,自读探究(PPT:(1)先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词、难读的句子多读几
3、遍,遇到不理解的词语请作好记号。(2)再默读课文,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本文重点写了漓江的山还是水?在有关的句子下画上横线,并批注下自己的感受。)2.归纳回答刚才的问题:本文写了作者船游漓江看到的山水风光,但重点写的是漓江的山。所以本文主要描写的是漓江的山(PPT)。二、品读正文,同游漓江1.找出句子品析漓江水的特点。(!)(PPT)“漓江确实是美,透过绿色的水波,能数得清江底的水藻和碎石。”(碧绿和清澈)(PPT)。(2)(PPT)“一座座山峦的侧影,躺在淡淡的波纹里,轻轻地晃荡着。”【多美的意境,美的感受再来读一读···】(作者从水写到山
4、,如此不露痕迹,过渡巧妙,浑然天成。)【下面让我们随作者的视线一起去看看两岸的小山峰···】2.学习第2段,概括漓江两面岸山峰的特点。【当作者看到漓江小山峰的第一印象···】惊讶,欣喜,喜爱A.(PPT):像一根根竹笋、一把把宝剑、一座座屏风,在青草丛中直挺挺地冒了出来。(直挺)。B.(PPT):每一座小小的山,都像个硕大的盆景,也许少了点儿雄健的气魄,却蕴藏着许多的妩媚。(妩媚)。C.赏析比喻的表达效果。(不仅形象地为我们展示了漓江山峰的特点,而且使文章语言也显得生动优美。)D.【让我们带着作者初见漓江山峰的惊讶,欣喜,喜爱感受再来读一读】
5、E.【孩子们,作者这里写的山峰,具体指的哪座山峰?叫什么名字呢?嗯,是的,作者没有具体写哪座山峰,而是总写了漓江两岸山峰特点】(PPT:总写)。3.赏析三座小山峰的特点。细细地阅读课文3——5段,跟作者一同去欣赏漓江山峰的神奇美景,喜欢的句子勾出来,并写下自己的阅读感受。①象鼻山景点。A.PPT:一块长方形的岩石,在伸向江心时,中间像被谁挖去了整整齐齐的一大块,那剩在江水里的一根石柱,不正是大象的鼻子,插进漓江中尽情地吸水吗?(作者用贴切的联想,把静态的象鼻山完全写活了,写得富有了动感和灵性。)B.孩子们能把这奇特的画面画下来吗?动手画一画吧
6、!C.美读这段文字。②斗鸡山景点。A.PPT:这隔江对峙着的两座小山,都向两旁张开了岩壁,活脱脱像两只公鸡正拍打着翅膀。那微微侧向江面的两座峰顶,就像是紧紧窥伺着对方的鸡头,正使出自己的气力想啄过去。(“张开”“拍打”“窥伺”“啄”这几个准确生动的动词化静为动,把两座静态的山写活了。)【看,就要开战了让我们带着紧张的气氛再来读一读了】。③画山景点。A.PPT:只见对面一座长方形的山峦,平平整整的,分明是高悬在江上的一幅图画。(从“分明是”,体会作者对这座山的喜爱。)B.美读这段文字。C.画上都画着些什么呢?(PPT:上边画着九匹骏马,有的默默
7、地伫立,有的悠闲地嚼草,有的在扬蹄疾走,还有的在昂首嘶鸣。)据说:当年周恩来和朱德游览至此,周恩来慧眼识马,三分钟内一连看出了山上的这九匹姿态不一的骏马,而朱德最后只看出了七匹。在民间还有一首有趣的歌谣呢:“看马郎,看马郎,问你神马几多双?看出七匹中榜眼,能见九匹状元郎”。孩子们,你们能看出几匹马呢?这些马都有些什么形态呢?除了马,你还可以把这些幻想成其它的吗?相信你们都有一双慧眼,请发挥想象,接着用“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的句式写一段话吧。4.孩子们,如果我们要用一个词来概括这几座山峰的共同特点的话,你会用什么呢?(独特神奇)
8、5.前面我们学的《三峡之秋》一课,是按早晨——中午——下午——夜间的时间顺序来描写秋景的,那这一课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漓江山的呢?(本文根据作者游踪变化来写的,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