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设计创新稿.doc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设计创新稿.doc

ID:48321736

大小:34.51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3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设计创新稿.doc_第1页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设计创新稿.doc_第2页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设计创新稿.doc_第3页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设计创新稿.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设计创新稿.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借助工具书,译读课文。2.了解《孟子》文章的特点,理解孟子的政治主张。  3.背诵短文,积累名言警句。能力目标     1.反复诵读,理解文意,培养学生文言文自学能力。   2.学习古人说理论证的方法,排比等修辞的表达效果。德育目标    理解“天时”地利”“人和”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增强对国家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的认识,让学生树立“和”的观念。教学重点    理清论证思路,把握说理方法。教学难点    正确认识“得道多助”的时代意义。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讨论点拨法3.竞赛法4

2、.比较法5.分层教学法教具准备   小黑板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检测,积累比拼1、人们常说的“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是、、、。2、“孔孟之道,仁义为先”这句俗语中,‘孔’即,‘孟’即。3、孟子提出的政治主张的核心是。4、中国有句俗语“得民心者的天下”,在中国历史上,得民心者的天下的君主很多,你能列举出几个呢?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刚才的检测,我们了解到了孟子在我国人民心目中的地位很高,孟子的政治主张和中国的俗语“得民心者的天下”可谓是异曲同工,其实就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与鉴赏我国春秋

3、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孟子写的政论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师板书课题)三、展示预习,彰显风采1.孟子与《孟子》    孟子(公元前372~公元前289),名轲(“孟子”是人们对他的敬称),邹人,是孔子之孙孔仅的再传弟子。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辩论家。是继孔子以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合称“孔孟”,有“亚圣”之称。游说于齐梁之间,没有被重用,退而与其门徒公孙丑、万章等著书立说。继承孔子的学说,兼言仁和义,提出“仁政”的口号,主张恢复“井田制”和世卿制度,同时又主张“民为贵”君为轻”,称暴君为“一夫”,认为人性本善

4、,强调养心、存心等内心修养的工夫,成为宋代理学家心性学之本。宋元以后,地位日尊,元至顺元年封为邹国亚圣公,明嘉靖九年定为“亚圣孟子”,在儒家中其地位仅次于孔子。思想事迹大都见于《孟子》一书。《孟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述了孟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哲学主张、个人修养,伦理道德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共七篇,是孟子和他的弟子万章等合著的。与《论语》、《大学》、《中庸》合称四书。《孟子》文章向来以雄辩著称。读孟子文,令人感到气势磅礴,感情激越,锐不可当。出于对当时执政者贪婪残暴行径的愤慨,对挣扎在苦难中人民的同情,对别家学说的

5、敌视,对贯彻自己.主张的强烈愿望,以及那种“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的救世责任感?使孟子的文章激切、刚厉、理直气壮。他又善于运用各种驱诱论敌就范的手法,加上文辞铺张扬厉,时露尖刻,喜用一大串的排偶句式,所以笔锋咄咄逼人。2.写作背景战国时期,诸侯各国之间的吞并战争日益激烈,为了求得生存,乃至建立霸业,各国君主不约而同地崇尚武力而不体恤百姓。面对这种现实,孟子提出了他的治国理想。四、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诵读方法:(1)、读准字音,字正腔圆,声音宏亮;(2)、读顺句子,清楚连贯,通顺流畅;(3)、读准节奏,停顿适当,快慢适度;

6、(4)、读出感情,轻重缓急,抑扬顿挫。2、生自由读 3、学生赛读4.学生齐读。注意排比句的节奏,如: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五、译读课文,把握文意    1.学生自行翻译课文,圈点勾画,标示出疑难词句。    2.小组讨论,质疑、解疑。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古代城邑有内外城之分,“城”为内城,“郭”为外城;“三里”“七里”均非实指,说明城邑之小。  “是天时不如地利也”一句中的“是”,作代词用,即“这(就是)

7、”的意思,与“也”合用,构成判断,意思是“这就是……的道理”。  “人和”:指人心所向,上下团结等。  “域民”:“域”,界限,可解释为“限制”,名词作动词用。  “固国”“固”,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使国巩固”。  “威天下”:“威”,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作“威慑”讲。  “寡助之至”:“之”,动词,作“到”讲。 “畔”:“叛”的通假字,背叛。3.生分为四大组,展开竞赛,每个小组派一名学生上黑板展示学习效果。4.老师点拨。3.教师引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    教师分发文字资料,内容如下:    (1)通假字:    寡助之

8、至,亲戚畔之(畔通“叛”,背叛)    (2)古今异义词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城,内城;郭:外城)委而幸之(离开。今义:往、到)    亲戚畔之(亲戚朋友,包括父母兄弟。今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