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教学设计

d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教学设计

ID:36763853

大小:55.72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14

d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教学设计_第1页
d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教学设计_第2页
d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教学设计_第3页
d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教学设计_第4页
d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d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设计一、课标解读,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的确立:依据新课程主张“理解读懂简单的文言文”和“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意之间的联系”的标准,基于初三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基础,及学习《公输》的方法,教学中采用导学与点拨,安排一课时,具体目标定为: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易)2、了解孟子简况及《孟子》一书。(中)3、理解重点词汇,翻译重点句子。(中)4、领会文中孟子的主张,认识到人和的重要性,树立忧患意识,培养抗挫能力。(难

2、)学习重点1、背诵课文。2、领会文中孟子的主张,认识到人和的重要性,树立忧患意识,培养抗挫能力。学习难点理解重点词汇,翻译重点句子。二、教材分析:教材的知识体系、地位及课文特点这是初中课本第六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是儒家亚圣孟子的经典名篇,本单元所录选的都是诸子百家的经典名篇,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应有意识地对学生渗透百家散文各自的精华或主张。孟子的散文:其内容,寓设例触现实,彰显鲜明的观点;其语言,文辞铺张扬厉,咄咄逼人;其构思,层层深入,气势磅礴;其观点,立场坚定,毋庸置疑。因而学习本课完成的主要任务是:细细品读

3、作品,咀嚼经典散文的精华,获得艺术上的享受。三、学生情况分析:教学发现: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不是很浓,识记内容多,加上一些生涩难懂的古今词。为此,应该依据学生情况和教材的要求,适时点拨生字和特殊用法的词,重点研讨论证的思路和方法。同时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口头作文的形式,升华学习课文的时代意义。增加学习兴趣。力求设置合理、简易、适用的导学案。四、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易)2、了解孟子简况及《孟子》一书。(易)3、理解重点词汇,翻译重点句子。(中)4、领会文中孟子的主张,认

4、识到人和的重要性,树立忧患意识,培养抗挫能力。(难)学习重点1、背诵课文。(难)2、领会文中孟子的主张,认识到人和的重要性,树立忧患意识,培养抗挫能力。(难)学习难点理解重点词汇,翻译重点句子。学法指导把诵读放在重要位置,贯穿于学习的始终,在诵读中体会、理解。借助工具书初步疏通字词,意译句子。找出文中孟子的主张,并能联系现实理解其深刻含义。五、学习过程预习导学(课前进行)(一)反复朗读,读准字音,停顿恰当。(易)①在括号内给划线字注音1、七里之郭2、米粟非不多也3、域民不以封疆之界4、亲戚畔之②用/划分停顿节奏

5、1、环而攻之而不胜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3、城非不高也4、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也。(二)了解孟子简况及《孟子》一书,完成填空。(易)孟子(前372—前289),名,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战国时期著名的家和家。《孟子》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家经典之一,“四书”之一。(三)解释下列词语。(中)天时地利人和池委而去之域民威天下亲戚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四)孟子在文中分别提出了什么主张?(中)第一章:(五)写出你自学中的疑惑(中)(设计意图:初步把握课文内容,掌握基本字词,发现疑难。)课堂研讨(一)导入设计:记得有首歌曲是

6、这样唱的:“数英雄论成败,古今谁能说明白,千秋功罪任评说,海雨天风独往来,一心要江山图治垂青史,也难说身后骂名滚滚来……有道是得民心者得天下,看江山由谁来主宰……”(同时播放电视连续剧《雍正王朝》主题曲)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与鉴赏我国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孟子写的政论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师板书课题)。(设计意图:以学生熟知的电视剧插曲导入,有效地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导入新课)(二)了解孟子及其主要作品政治思想主张,了解本文写作背景(设计意图:通过了解有关资料,对孟子其人及思想政治主张有基本

7、的认识,便于理解课文。)(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扫清字词障碍,圈出生字并结合注释进行注音;熟读课文,(5分钟,共2—3遍,)(设计意图:充分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不以录音、教师的范读替代学生的体验。)2.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听读,注意把握字音,停顿、重音。3..教师稍作朗读指导,学生齐读课文。注意排比句的节奏,如: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读中涵咏。)(四)结合检查预

8、习情况,掌握字词可在课前进行。课堂上学生质疑,生答,师启。解决重点字词。 1.学生自行翻译课文,圈点勾画,标示出疑难词句。2.小组讨论,质疑、解疑。3.教师引导学生自主积累文言知识。补充重点字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把握本文词语的基础上学习古汉语知识,总结规律性的知识学习方法。)(五)整体感知①在前三段中,孟子讲明了什么观点?②第一段与二三两段在结构上构成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