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 人教版 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第一单元 第6课 有教无类 学案

2015-2016学年 人教版 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第一单元 第6课 有教无类 学案

ID:48318098

大小:111.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11-01

2015-2016学年 人教版 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第一单元 第6课 有教无类 学案_第1页
2015-2016学年 人教版 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第一单元 第6课 有教无类 学案_第2页
2015-2016学年 人教版 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第一单元 第6课 有教无类 学案_第3页
2015-2016学年 人教版 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第一单元 第6课 有教无类 学案_第4页
2015-2016学年 人教版 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第一单元 第6课 有教无类 学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5-2016学年 人教版 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第一单元 第6课 有教无类 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一单元第六课有教无类一、夯实双基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语(yǔ)上愠(yùn)色令尹(yǐn)B.弑(shì)君十乘(chénɡ)不悱(fěi)C.一隅(yú)则罔(wǎnɡ)则殆(dài)D.无谄(chǎn)切磋(chuō)笑倩(qiàn)【答案】 C(A语:yù,B乘:shènɡ,D蹉:cuō)2.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闻斯(就)行诸赤也惑(糊涂)愠(怨恨,生气)色B.忠(尽心竭力)矣违(违背)之不愤(郁结)C.不悱(想说而说不出来)一隅(角落)无益(好处)D.

2、不思则罔(欺骗)不学则殆(危险)美目盼(转动眼睛的样子)【答案】 B(违:离开)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B.C.D.【答案】 B(B都当糊涂讲,A诸:①之乎,②众,各个。C殆:①危险,②接近于。D谓:①说,②对……说)4.下列句子中的“闻”字,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A.闻斯行诸B.闻义不能徙C.廉颇者,赵之良将也。以勇气闻于诸侯。D.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答案】 AB(都当“听到”讲)5.下列句子中的“乘”字,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A.陈文子有马十乘。B.千乘之国,摄乎大

3、国之间。C.因利乘便。D.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答案】 BD(都当“兵车”讲)6.下列句子中的“以”字,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A.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B.以思,无益,不如学也。C.素以为绚兮。D.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答案】 AC(都当“把”讲,B来,D用)7.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与例句中的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求也退,故进之。A.起予者商也。B.曲肱而枕之。C.己欲立而立人。D.博我以文,约我以礼。【答案】 C(例句和C都是动词的使动用法,A动词的正常用法,B名词用作动词,D形容词

4、的使动用法)8.下面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教无类”是孔子的教育思想的根本原则:所有人无论贫富贵贱都可以接受教育。这在古代具有非常重要的积极意义。B.对于子路和冉有问的同一个问题,孔子却作了不同的回答,这是因为二人的情况不同。这是“因材施教”教学原则的生动体现。C.“回也非助我也,于吾言无所不说”,可见孔子并不希望弟子们全盘接受他的思想,而是要独立思考,大胆创新。D.子夏从孔子所讲的“绘事后素”中,领悟到仁先礼后的道理,受到孔子的称赞,这也是“启发式”教学的一个实例。【答案】 C(“大胆创新

5、”不符合孔子的思想。)二、文本精品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论语·先进》)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

6、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子曰:“未知。焉得仁?”(《论语·公冶长》)9.下列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闻斯行诸(“之于”的合音)B.赤也惑,敢问(勇敢)C.陈文子有马十乘(古代四马拉一车为一乘)D.犹吾大夫崔子也(像)【答案】 D(A项,“之乎”的合音;B项,谦词,表示冒昧地请求别人;C项,读shèng,古时计物,以四为乘。)10.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和用法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①与

7、②相同,③与④不同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答案】 D(①中“之”,代词,这件事;②中“之”,结构助词“的”。③④中的“如”与“何”构成固定词组,意思是“怎么样”。)11.下列句中有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  )A.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B.三已之,无愠色C.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D.赤也惑,敢问【答案】 C(“至于”在这里是同义复合词,意思是“到”;在现代汉语里,一是作动词,表示达到某种程度,二是作介词,表示另一提事。)12.下列对原文内容

8、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对子路和冉有的不同态度,体现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B.孔子对令尹子文与陈文子的做法给予了否定。C.孔子认为,为人“忠”与“清”都还不能称得上“仁”。D.孔子这里所说的“仁”,不仅包括“忠”与“清”,还包括“知其不可而为之”等方面的积极的人生态度。【答案】 B(孔子对二人的做法并未完全否定,只是说他们还达不到“仁”的境界。)三、课外延伸阅读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