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土建说明.doc

隧道土建说明.doc

ID:48276123

大小:104.33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1-18

隧道土建说明.doc_第1页
隧道土建说明.doc_第2页
隧道土建说明.doc_第3页
隧道土建说明.doc_第4页
隧道土建说明.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隧道土建说明.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隧道土建设计说明一、概述××隧道位于××境内,起迄桩号为K0+340~K0+820,全长480m,其中明洞长6m,暗洞长474m。××隧道施工图设计是依据初步批复及审查意见进行设计的。明洞按明挖施工,暗洞按新奥法(NATM)施工。二、初步设计批复执行情况初步设计批复基本已执行,施工图在初步设计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优化。三、主要设计标准规范1、《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D70-2004)。2、《公路隧道交通工程设计规范》(JTG/TD71-2004)。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4、《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JTJ026.1-1999)。5、《公路隧道施工

2、技术规范》(JTJ042-94)。6、《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7、《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2002)。8、隧道围岩分类按《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D70-2004)执行。四、强制性条文执行情况《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2002):第3.0.6条已执行。《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第5.2.1条、第5.3.3条、第5.3.6条,均本条未发生。《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D70-2004):第1.0.3条、第1.0.5条、第1.0.6条、第3.1.1条、第7.1.2条、第10.1.1条、

3、第15.1.1条、第15.1.2条、第16.1.1条等,均已执行。第1.0.7条、第3.1.3条,在施工监测、施工反馈意见后执行。五、隧道主要技术标准1、隧道按《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D70-2004)及《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规定,结合远期交通量,采用单洞隧道。2、隧道设计车速隧道几何线形与净空按40km/h设计。隧道照明设计速度按40km/h设计。3、隧道建筑限界根据《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D70-2004)及《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规定确定:(1)建筑限界基本宽度行车道:W-2×3.5m;侧向宽度:L-2×0.5m;人行道:

4、R-2×1.0m。(2)隧道建筑限界净高:5.0m,检修道净高:2.5m。4、隧道交通工程及附属设施隧道按照《公路隧道交通工程设计规范》(JTG/TD71-2004)及预测交通量对隧道交通工程进行了分级,划分等级为:B级。隧道交通工程设施配置按《公路隧道交通工程设计规范》(JTG/TD71-2004)要求进行了配置:设:标志、标线、灭火器、突起路标、附着式轮廓标。二、隧道工程地质概况1、地形地貌隧道通过丘陵陡坡地貌,地形起伏较大,地面高程40~160m,自然坡度10~45°,地表植被发育,以毛竹、板栗、杉以及低灌草本植物为主。2、地层据地表调查及钻孔揭露,丘陵边坡下部覆盖薄层残坡积

5、(el-dlQ)土层,厚1.3~4.4m等,河床阶地出露冲洪积(al-plQ3)含粘性土卵石,丘陵地段基岩裸露,岩性为西山头组凝灰岩,岩石风化较弱,主要地层分述如下:Ⅲ1(含角砾)亚粘土(al-plQ3):灰黄色,硬塑,稍湿。粘性土占50%以上,角砾约20~30%,粒径0.2~0.5cm之间,全~强风化状,次棱角状,含碎石10%。厚2.0m左右。推荐地基土容许承载力[σ0]=180KPa,钻孔灌注桩桩侧土极限摩阻力[τi]=40KPa。Ⅲ2含粘性土卵石(al-plQ3):灰黄色,中密,湿。粘性土约占20%左右,卵石占60~70%,粒径2~5cm居多,次圆状,成份为强风化凝灰岩夹全风

6、化状,胶结较好。厚2.0~4.0m,推荐[σ0]=260KPa,[τi]=60KPa。Ⅳ1含角砾亚粘土(el-dlQ)灰黄色,硬塑,稍湿。粘性土占50~60%,角砾20~30%,粒径0.2~0.4cm居多,全~强风化状,次棱角状,碎石、块石10%。厚3.2m。推荐[σ0]=160KPa,[τi]=35KPa。Ⅳ2含粘性土角砾(el-dlQ)灰黄色,稍密,湿。角砾40~50%,强风化状,粒径0.2~0.5cm居多,棱角状~次棱角状,粘性土20~30%,呈全~强风化状,夹块石少量。厚4.4m。推荐[σ0]=200KPa,[τi]=45KPa。Ⅳ3含粘性土碎石(el-dlQ)灰黄色,中密

7、,稍湿。碎石约占60%以上,粒径2~10cm居多,棱角状,成分为强风化晶屑凝灰岩,粘性土20%左右,其余少量。厚1.3m。推荐[σ0]=260KPa,[τi]=60KPa。Ⅶ强风化霏细斑岩:灰黄色,霏细结构,块状构造。岩石较硬,硅化蚀变较强,岩体破碎,节理发育。岩体呈碎石、块石状,RQD=20%。厚1.50m。本路段以脉岩形式出现,揭露于钻孔ZKS1以及孔位附近地表。推荐[σ0]=450KPa,[τi]=100KPa。Ⅶ中等风化霏细斑岩:青灰色,霏细结构,块状构造。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