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8269322
大小:89.96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2-04
《论语中关于孝的感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论语中关于孝的感想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论语中关于孝的感想给大家阅读 【一】《论语》中的孝道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简洁洗练的吟咏却无疑是细致入微的描摹仿佛可以瞥见夜深人静的时候一位慈祥的母亲借着摇曳的微弱烛光为即将远行的孩子缝补衣服的动人情景 先锋诗人食指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背景下创作《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其中就写道:我的心骤然一阵疼痛一定是妈妈缀扣子的针线穿透了心胸 亲情是世上最难以割舍的感情人们在奔赴茫茫前路之时不约而同地想
2、到了母亲 中国人喜欢把把华夏文明的发源地黄河称为母亲河把培养教育自己成人的学校称为母校;英语中称祖国为motherland 可见古今中外每一位人子都对拳拳的母爱充满感激与眷恋 华夏民族以源远流长的孝文化闻名于世而早在春秋时期《论语》就对孝道做出过系统全面的阐释 孔子有言:“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在《论语·学而》篇中孝悌是与谨信、博爱、亲仁并列的优秀品格而且被列在首位是为人的基本准则也是“学文”的重要基础之一 对自己的父母不懂得感恩就
3、不可能做到博爱 情感透支造成生命体验的缺失即使勉强学习也无法体会先人的情感与思想 孔子的学生子夏说:“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侍奉父母竭尽全力为君主谋划才能竭尽忠心在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伦理观念中人君如同人父为人孝子方能为人忠臣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有若将孝悌提升到更高的境界做人能够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却喜欢犯上作乱的人是很少的
4、 君子专心致力于修养孝悌精神仁与道都以孝悌为根本孝悌不但是为人子、为人臣的根本还是追求仁与道的至高境界的基石 孔子与学生讨论对待父母的态度时认为当时的社会普遍把赡养父母当作孝顺然而赡养父母是犬马也可以做到的事情所以仅仅赡养父母还是远远不够的如果不尊敬他们那么人子与犬马的孩子没有什么区别 父母最担心的是孩子的健康孩子出游在外要保持身体健康不让父母牵挂担忧这也是孝敬父母;父母在世的时候孩子经常陪伴在左右服侍不要远游如果一定要远游也要有一定的方向让父母知道自己的行踪这也是对于父母牵挂的一种慰藉
5、 而意气风发的少年常常向往流浪的生活早年不顾父母苦苦劝阻挽留背井离乡无论衣锦还乡或浪子回头往往为时已晚不免酿成子欲养而亲不在的遗憾 孩子不可以不记得父母的年龄一方面要为父母高寿庆贺喜悦;另一方面父母年事渐高离我们远去的日子也就越来越近作为子女要时常感到悲伤才会更珍惜父母在世的时光尽心尽力侍奉父母 在侍奉父母的做法方面孔子认为侍奉父母经常保持和颜悦色是件难事 家庭内外事务由子女去操劳有美味的食物让父母先享用但并不能仅以此作为孝的标准 如果看到父母有做得不对的地方要多次婉转
6、劝谏如果父母没有采纳自己的意见仍然要尊敬地侍奉虽然内心忧虑但对父母仍然不怨恨 侍奉父母、安葬父母、祭祀父母都要遵守“礼”的规则 孔子的学生宰我觉得为父母守丧三年太久了孔子便说他不仁孩子出生以后要在母亲的怀抱中三年才能自如行走为父母守丧三年是为了报答父母在孩子不能走路时付出的辛劳而宰我连这样的报答都不能做到 “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当父亲在世的时候观察他的志向当他父亲去世以后观察他的行为 如果他长期不改变父亲的原则可以说是做到孝了 强调孝的实际
7、行动孝不仅仅是事之以礼、葬之以礼、祭之以礼生活中任劳任怨服侍周到、心中常常怀念都是不够的要努力完成父母的理想继承和发扬他们的优点 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作为孝子要让父母的精神也在自己的身上延续下去 诗人说母亲是珠蚌因为培养一粒顽石而使自己痛苦不已 她并没有因此拒绝抚养而是以自己厚重而宽宥的母爱将它一层层包裹起来直至它成为一颗光泽耀眼圆润无瑕的珍珠 台湾著名诗人、散文家余光中先生在《母难日》中写道:这世界从你走后已变得不能指认唯一不变的只有对你永久的感恩 孔子推崇的孝道已经
8、是千百年来华夏子孙共同尊奉的民族信条也将会成为千千万万后来人的道德准则 【二】《论语》的朴素和温暖就在于里面不仅有天下大道之志更重要的是它永远不失去脚下朴素的起点 孝敬之道就是这样朴素的起点 我们今天已经远离了产生孝道的宗法社会 在现代社会中父子的关系已经不存在跟君臣关系的对应那么是不是可以说“孝”已经过时了?是不是在今天这样一种人人平等、法律公平的社会里“孝”就不是做人的根本了呢?一本《论语》捧在手里我们说它是朴素的是温暖的那么它的朴素和温暖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