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中医辨证治疗疗效分析.doc

急性心肌梗死中医辨证治疗疗效分析.doc

ID:48236523

大小:6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19

急性心肌梗死中医辨证治疗疗效分析.doc_第1页
急性心肌梗死中医辨证治疗疗效分析.doc_第2页
急性心肌梗死中医辨证治疗疗效分析.doc_第3页
急性心肌梗死中医辨证治疗疗效分析.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急性心肌梗死中医辨证治疗疗效分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急性心肌梗死中医辨证治疗疗效分析【摘要】目的通过屮医辨证治疗方法对急性心肌梗死进行分析并在临床上实际运用,以降低发病率。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3年9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2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4例,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对两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通过中医辨证治疗后,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以及梗死后心绞痛发病率明显降低。结论中医辨证治疗方法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冇一定的疗效,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的死亡率。【关键词】辨证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中医;效果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临床常见的急性病,

2、常见的并发症主要有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以及梗死后心绞痛等,近20年来,我国死于急性心肌梗死的人数越来越多。作者通过用中医辨证治疗方法对急性心肌梗死治疗后发现中医治疗方法可以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的发病率,从而降低了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现对研究结果做如下报告。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5月〜2013年9月在本院接受入院治疗的12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84例,女44例,最小年龄54岁,最大年龄83岁,平均年龄76.4岁,将128例患者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4例,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患者在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等

3、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则正常使用肾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B受体阻滞剂、抑制血小板凝集等约物,治疗组除使用以上常规药物外,还需接受中药汤剂的治疗。1.2治疗参考酋医治疗效果标准参考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由2001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制定)。中医治疗效果标准参考《冠心病中医辨证标准》。1.3统计学方法对两组患者使用的药物及剂量做详细的记录,对两组患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以及梗死后心绞痛发病次数进行统计。2辨证治疗多数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心肌缺血坏死导致的,恢复心肌细胞功能可有效降低发病率,为治疗关键。根据中

4、医理论认为,气属阳,血属阴,气为人体最基本的物质,气可生血,行血、摄血,气顺则血顺,气逆则血逆;血能养气、载气,二者互相影响,相互制约。根据临床研究结果表明,AMI主要分为心悸短气型,心肺喘满型,心水肿胀型和心脱肺绝型,在辨证治疗中,针对上述不同类型的AMI可采用益气养阴法,可改善微循环,降低心肌耗氧量;活血化瘀法,可扩张冠脉,增加冠脉流量指数,缩小梗死范围,改善心脏微循环;冋阳固脱法,可提高组织细胞耐缺氧能力,促进细胞修复等方法,而益气活血法可抑制心肌细胞坏死及心脏重构[13],心脏重构在临床上表现为心脏形态和功能的

5、改变,涉及到心肌细胞冠状动脉系统等,同时益气活血法还能改善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2]。调养气血的关键在于补血、活血。本组治疗釆用药物为:黄罠、枸杞子、黄精、白芍、桃仁熟地、党参、当归、川苒、丹参、三七粉、红花、赤芍、全瓜姜等。同时在饮食方面多食用山楂、红糖、红豆、黑木耳、黑豆、茄子等。3结果根据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的并发症的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对死亡、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梗死后心绞痛等并发症的治疗结果比较见表1。4讨论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加以中药辨证方法进行治疗,虽然

6、急性心肌梗死的并发症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以及梗死后心绞痛发病率明显降低,但是并未彻底地减少急性心肌梗死的死亡率。虽然中医治疗在降低再次心肌梗死等不良事件、对患者的长期治疗有无副作用等方面还有不确定性,但中医在防止梗死扩展、心肌梗死的二级预防、改善心脏重塑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这也是选择中医治疗的重要原因。根据资料表明,采取屮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但做为医学研究人员更应加人研究中医辨证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力度,发挥中医辨证治疗的优势,让中医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取得更好的效果,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

7、口康复。参考文献[1]段文慧,农一兵,杨宏丽,等•中药早期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远期预后的影响•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6,12(2):137139.[1]王振涛,王硕仁,赵明镜,等•活血和益气方药对心肌梗死后左心衰大鼠左心室重构影响的比较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22(5):376378.[2]戴小华,韩宁林,周宜轩,等•益气活血法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肿瘤坏死因子a及丙二醛含量的影响•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3,22(4):394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