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上课用的.ppt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上课用的.ppt

ID:48228020

大小:3.20 MB

页数:30页

时间:2020-01-18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上课用的.ppt_第1页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上课用的.ppt_第2页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上课用的.ppt_第3页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上课用的.ppt_第4页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上课用的.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上课用的.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一节生态工程的概念和原理一、生态工程的提出资料分析1:石油农业:“石油农业”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和机械的生产方式,因对石油等能源有高度的依赖性而得名。它把农业生产这一复杂的生物过程,变成了简单的机械过程和化学过程。由于其投入高,产出也高,对粮食安全保障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同时它所产生的废弃物和有害物质的数量也很庞大,大大削弱了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持续生产力,并造成日益严重的农产品污染和环境污染等问题。资料2:焚烧秸秆焚烧秸秆会污染环境么?秸秆真的是废物么?你能说以说秸秆的用途么?思考:经济发展和环境污染之间的矛盾是否就是不可调和的呢?思考:关于生态经济:生态经济主要是通

2、过实行“循环经济”的原则,使一个系统产出的污染物,能够成为本系统或者另一个系统的生产原料,从而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而实现循环经济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就是生态工程。一)定义:是指应用生态系统中物种共生与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结构与功能相协调原则,结合系统分析的最优化方法而设计的促进物质被分层多级利用的生产工艺系统。二、生态工程(二)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物种共生原理生态位原理食物链原理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建设生态工程我们遵循哪些原理?无废弃物农业是我国古代传统农业的辉煌成就之一,也是生态工程最早和最生动的一种模式。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目的:取之不

3、尽,用之不竭实质:物质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分层多级利用物质循环再生系统的特点:生态系统中不产生废弃物,没有环境污染,生态系统稳定发展。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单一的樟子松林被松毛虫害死食物链短而单调,缺少松毛虫天敌。生物多样性很高的珊瑚礁维持的很好实质:物种繁多而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抵抗力稳定性。2.物种多样性原理水葫芦泛滥的太湖西北地区年降雨量450nm,只适宜种植灌木和草的地区,却被硬性规定种植属于乔木的杨树,“杨家将”因为不适应长成了“小老头“防护林变成了残败的”灰色长城“处理好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需要考虑环境承载力。如果生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承载力的限度,就会引起系统的失衡和破

4、坏3.协调与平衡...S曲线,K值.从协调与平衡原理出发,想一想,在我国西北地区进行防护林建设时,应选择哪些特征的树种?如果在该地区发展畜牧养殖业,你认为应该注意什么问题?提示:抗寒、耐旱,适应性强的沙棘,耐盐碱力较强的沙枣等植物。处理好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需要考虑环境承载力。环境承载力又称环境容纳量是指某种环境所能养活的生物种群的数量。4、整体性原理整体指社会-经济-自然复合而成的巨大系统生产成本消费效益经济系统植物动物微生物非生物的因素自然系统政策管理科学文化社会系统人类处在一个社会、经济、自然复合而成的系统中。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不但要考虑到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更重要的是,要考虑

5、到经济和社会等系统的影响力。资料分析:大豆和根瘤菌如上图所示:自然界中任何一种生物都不能离开其他生物而单独生存和繁衍,这种关系是自然界中生物长期进化的结果,包括共生、竞争等多种关系。6.物种共生原理1.畜牧养殖应注意牲畜量不超过草地承载量2.使用堆肥和沤肥法实现生态农业3.广东大量引种木麻黄作为行道树,一年一种叫吹绵介壳虫的害虫使木麻黄遭受严重破坏,后来从国外引进澳洲瓢虫,已持续发挥了控制害虫的作用。4.针对过度放牧的草原,一方面要减少畜牧量,进行草地承包,有效管理。另一方面要设法增加农牧民的收入途径。试分析下列事件可用何种生态工程原理来解释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

6、性原理2.单一的人工林比天然混合林的稳定性低,容易遭受害虫危害,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什么原理( )A.物质循环再生原理B.协调与平衡原理C.物种多样性原理D.系统整理性原理1.实现循环经济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是( )A.大力发展“石油农业”B.生态工程C.清除污染物D.禁止产出污染物练一练CB3.城市生活垃圾要做到分类、回收、利用,实现废物资源化利用。与该做法关系最密切的生态工程原理是( )A.物种多样性原理B.整体性原理C.物质循环再生原理D.系统学原理练一练4.协调与平衡原理主要指( )A.生物与环境的适应及环境对生物的承载力B.系统各组分之间要有适当的比例关系C.自然系统、经济系统、社会

7、系统协调统一D.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协调统一AC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