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8166462
大小:391.50 KB
页数:41页
时间:2020-01-16
《第三章个案社会工作的程序.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三章 个案社会工作的程序第一节接案与建立关系第二节收集资料与问题判断第三节制定目标和服务计划第四节服务计划实施第五节结案与评估第一节接案与建立关系通过与求助者的初步接触,对其带来的问题进行初步评估,并依据机构的功能与求助者商讨是否可以提供服务,使求助者成为案主,这个过程称为“接案”。一、案主现实性的心理反应1、他(她)可能不需要立刻接受服务,仅仅是进行询问和试探;2、面对陌生的人讲出自己的问题尤其是隐私的问题感觉非常难为情;3、案主意识到要承认自己也是产生问题的一部分原因很痛苦,无法面对;4、案主过去的一些成功和不成功的求助经验对他(她)这次的求助有影响;5、案主的求
2、助能力是不一样的,有些人很容易寻求帮助,而有些人则很难;6、案主是被强迫来到机构而不是主动寻求帮助的。二、工作内容(一)了解案主的求助意愿并进行适当的处理(二)促使求助者进入案主的角色(三)澄清案主的期望(四)初步评估问题和需要1、案主的求助意愿如何?是主动还是被动的?2、案主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怎么产生的?案主期望达到什么目标以及需要什么结果?3、案主曾经为此寻求过什么帮助和自己做过什么努力?4、以服务机构所掌握的资源或工作者自己的能力能否为其提供必要的服务?5、机构对案主的要求和案主对机构和工作者的期望是否可以互相协调?三、在接案中有三种处理申请的办法一是接受申请二是转介三
3、是不提供服务也不转介转案的情况三类情况:第一种转案发生在受助者申请机构服务时第二种转案是在机构提供一段时间服务后,由于案主情况的变化或进一步治疗的需要,而转案至其他更适合的机构。第三种转案是由于原工作者的离职、或原工作者能力不够、或原工作者与案主的关系不良,而需转至同一机构内其他个案工作者。四、接案的技巧1、避免将案主定义为“问题人”。“你有什么需要?”2、专注的聆听。3、简明扼要、具体化。4、表达同理心和无条件接纳。5、激发案主的希望。6、不要过早或过多承诺。第二节收集资料与问题判断一、收集资料(一)收集资料的重点1.个人资料(1)基本资料(2)生理方面(3)心理方面(4)
4、价值观(5)能力2.环境资料(1)家庭环境(2)延伸的环境系统(3)交互作用(二)收集资料的方法1.会谈2.观察3.心理测验1.会谈(1) 一般资料(2) 来咨询的主要原因和对咨询服务的期望(3) 现在及近期的状况(4) 对家庭的看法(5) 早年回忆(6) 出生和成长(7) 个人或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8) 受教育情况(9)工作情况(10)性发育的情况(11)婚姻及家庭情况(12)社会人际关系(13)兴趣及特长(14)生活的转折点(15)对未来的看法(16)其他附加的任何资料了解案主有关资料的“七个W”方法:(1)“who”:他是谁(2)“what”:发生了什么
5、事(3)“when”:什么时候发生的(4)“where”:在哪里发生的(5)“why”:为什么会发生(6)“which”:与哪些人相关(7)“how”:事情是如何演变的2.观察(1)外表和行为(衣着、动作、姿势、态度)(2)认知过程和功能(感知觉、注意力、记忆力)(3)思维内容(敏捷性、连贯性、观念含糊)(4) 情绪状态(5)言语特点(快慢、是否清楚、非语言表达与语言表达是否协调)(6) 能力结构(判断力、分析力、逻辑性)(7)人格特征(内、外向、稳定性、人际关系如何)3.心理测验1.选择直接与临床表现有关的量表,以便将问题的严重程度量化。2.选择与临床表现有密切关系的问卷和
6、量表。3.选用病因探索性量表。4.为排除其他疾病而使用量表二、问题的判断(一)判断的原则1.坚持个别化的原则2.判断过程注重双方的参与3.判断过程中工作者警惕自己的价值偏见(二)判断问题的内容1.案主的问题是什么2.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3.案主曾经作过什么解决问题的努力案例某社区中心接待了一位求助者,该求助者留下一封《保护老年退休教师权益的倡议书》,具体案例背景如下:案主陈先生,68岁,大学退休教师,丧偶,两年前与老年大学的画友王女士结婚。王女士60岁,婚后住在陈先生所购买的房子。案主有子女四人,其妻(王女士)有三个子女,都已经成家另过。案主之子陈某,与妻子均为某企业下岗工人
7、,高中文化程度。曾经在案主的资助下开过小吃店,但经营不善,以致关闭。现赋闲在家,偶尔打零工贴补家用,喜爱打麻将。2005年9月,其女(案主孙女)进入案主所在学校附小读书,为方便孩子上学,一家三口搬进案主家居住。由于陈某夫妻不外出工作,家用基本由案主负责,案主经常责怪他们不努力、不上进,只知道打麻将。陈某认为是王女士在旁边挑唆父亲,因此常常与继母过不去,挑衅滋事。2006年4月,因王女士之子出差半年,案主与王女士到王女士之子家中入住照顾其孙子。2006年10月,案主欲回自己家,但儿子换了门锁,不允许王女士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