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8151251
大小:209.89 KB
页数:110页
时间:2020-01-16
《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理论06.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约翰•邓宁提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用以解释发达国家国际对外投资行为后,又进一步针对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和对外投资提出投资发展周期理论。一、投资发展阶段论该理论的核心观点是,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以及该国所拥有的OLI(即所有权、区位和内部化)优势。根据人均GDP指标,邓宁区分了发展中国家的4个经济发展阶段及其对应的投资情况:第一阶段,人均GDP低于400美元。处于这一阶段的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很低,只能获得少量的外国直接投资并且没有对外直接投资。第
2、二阶段,人均GDP在400到2000美元之间,这类国家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断上升,未来发展的良好预期以及区位优势的上升使得他们吸收国外FDI的数量显著增加,但本国对外直接投资量仍然极少,净对外直接投资为负。第三阶段,人均GDP在2000到4750美元之间,这阶段的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明显提高,本国企业的竞争力不断增强,尽管得到的外国直接投资量仍然大于其对外直接投资量,但是两者之间的差距,即净对外投资额不断缩小。第四阶段,人均GDP大于5000美元,这类国家的所有权和区位优势不断加强,对外直接投资大于吸
3、收的外国直接投资,净对外投资呈正数增长,在国际投资体系中的地位趋于成熟和稳定。由此可见,在解释发展中国家对外投资问题时,邓宁将吸收FDI和对外投资的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结合起来。他认为,一国的国际投资地位与人均GDP成正比,人均GDP越高的国家在国际投资体系中越处于核心地位,他们无论是在吸引外资还是在对外投资方面均具有高的竞争优势。从跨国公司和直接投资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和国际投资的地位和变化基本上符合邓宁的投资周期理论。此外,邓宁继承了他一贯坚持的关于全球政治经济体系
4、的动态分析方法,他进一步指出,发展中国家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的数量并不代表真实的经济发展水平,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法律体系和市场环境,教育科技文化水平,以及政府管理能力都是衡量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不过,也有学者认为,投资发展周期理论在分析方法上存在较严重的缺陷。邓宁用人均GDP作为经济发展水平的衡量标准,进而与一国的国际投资地位联系起来,这是值得推敲的。经济发展水平接近的国家在人均GDP方面往往表现出较大的差异,而人均GDP相同的国家也很难保证就是处在相同的经济发展阶段。此外,净对外投
5、资这个相对概念并不能够真正反映一国国际投资地位,位于吸引FDI和对外投资低端的最不发达国家与高端的发达国家基本上都处于净对外投资的平衡状态,但这种平衡状态体现了截然不同的投资状况。刘易斯•威尔斯在1977年发表的《第三世界跨国企业》一书中,提出了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小规模技术理论。他认为,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竞争优势主要来自于低生产成本,这种低生产成本上与其本国市场规模小、需求有限等特征紧密相关。二、小规模技术理论关于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生产成本的竞争优势,威尔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
6、,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拥有为小规模市场需求服务的小规模生产技术。大多数不发达国家对工业制成品的需求比较小,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大规模生产技术无法在这些小市场中实现规模经济效应。而发展中国家跨国企业由于从发达国家获得生产技术并开发出适合不发达东道国小规模市场的小规模技术而获得竞争优势。小规模技术往往属于劳动密集型,生产有很大的灵活性,适合容量较小的市场。第二,发展中国家在许多具有民族特色的产品生产上具有优势。当发展中国家企业把此类产品和服务延伸到海外子公司时,就表现出较强的垄断和竞争优势。当然,此类国
7、际化生产和服务主要对象是本民族的海外聚居群体,如东南亚和欧美地区的华人集团带动了中式餐饮、食品加工和文化等方面的跨国需求。第三,价格优势也是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竞争力的重要来源。低廉的价格和质量不低的产品是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参与国际竞争的有力武器。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巨额广告和研发费用投入不同,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一般花费较少的广告支出,在研发和创新方面多采取技术转移和引进等策略。威尔斯的核心理论观点是,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竞争优势的产生与这些国家自身的市场和企业特征具有紧密地联系。小规模技术理论对于
8、分析经济落后国家企业走向国际化并且如何在国际竞争中站稳脚跟具有一定的启发性。不过,小规模技术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所生产的产品主要是标准技术生产的成熟产品或者具有民族特色的产品,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主要是填补了发达国家跨国公司遗留的市场空白。换句话说,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生产和服务领域基本出于辅助性或边缘性的位置。尽管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在技术上的吸收和改造活动赋予他们独特的竞争优势,但是,发展中国家及其企业在未来的技术和经济竞赛中始终处于落后的格局。1983年印度学者桑加亚•拉奥出版了《新跨国公司:第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