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结果影响因素.ppt

血常规结果影响因素.ppt

ID:48055042

大小:299.51 KB

页数:16页

时间:2020-01-12

血常规结果影响因素.ppt_第1页
血常规结果影响因素.ppt_第2页
血常规结果影响因素.ppt_第3页
血常规结果影响因素.ppt_第4页
血常规结果影响因素.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血常规结果影响因素.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血常规检验结果影响因素2017.6.25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医疗生活水平的提高,医院的诊断,治疗水平也应相应提高,但在实际操作阶段,由于人员、设备等方面的因素,患者在接受诊治时常会出现各种不可预测的错误,这就直接影响到了最后的治疗,尤其血常规检查是诊治的首要环节,这重要性不言而喻,这就需要在检查过程中严格控制好检验操作流程。影响血常规结果的相关因素1.抗凝剂EDTA-K2是血常规中普遍使用的抗凝剂,而这种抗凝剂能加快血小板的凝集,最终出现血小板假性低下等问题。根据国内外研究显示,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多数是因为E

2、DTA盐抗凝时,EDTA引起血小板活化,从而改变血小板膜表面某种隐匿性抗原构像,与血浆中的自身抗体结合,激活了细胞膜中的磷脂酶A2和磷脂酶C,并释放花生四烯酸、5-羟色胺等活性物质,活化血小板纤维蛋白受体,促使血小板与纤维蛋白原聚集成团,从而导致血小板互相聚集,导致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无法准确计算出血小板的数量。处理措施:①.EDTA抗凝管采血后立即上机检测,缺点是采血立即上机检测会引起单核细胞假性升高;②.使用末梢血草酸铵稀释后手工计数,缺点是费时费力;③.血凝管采血后检测,缺点是影响细胞形态,且需考虑稀释效应(必须校正

3、)。2.采血位置一般情况下静脉血血样是最好的标本,而手指血是末梢毛细血管血样中与静脉血样差异最小,同时稳定性较强的血样。根据临床资料显示,与静脉血对比之后发现,手指血的准确性、可重复性存在较大缺陷,白细胞计数明显高(+8%),而血小板计数明显低(-9%)。白细胞增多主要是由于刺破小动脉引起血液流变学变化相关,血小板减少多数是由于吸附在皮肤穿刺处引起的微血块有关。以上数据表明:静脉血与末梢血所测白细胞和血小板值有显著差异。而所测红细胞,血红蛋白无显著性差异。因而临床上建议除了少数不易取静脉血,如婴儿、大面积烧伤、及某些需要

4、经常采取检查的病例,如血液病、肿瘤化疗等以外,均应用静脉血做血液分析。.采血注意事项(1)采血前检查注射器和针头,避免因连接不紧而使空气进入产生泡沫致溶血;(2)采集标本最好采用封闭式真空采血管;(3)所选采血部位的皮肤应完整,无溃烂、烧伤、冻疮、发绀、水肿或炎症等;(4)采血时应定位准确,严禁针尖在静脉中反复穿刺;(5)采血完成将血从注射器中推入试管时应把针头拔掉;(6)采血时体位不同对血常规检验结果也有影响,直立位与卧位相比易导致血红蛋白、白细胞、红细胞、血细胞压积等项目测定值偏高;(7)采集末梢血标本时应严格按照操

5、作规程进行,第1滴血擦去不用,采用第2滴血。3.采血量血液检查的标本量与抗凝剂比例要合适。如果血液、抗凝剂之间的比例控制不当则会对血样的质量造成不利影响。血液比例过高时,容易出现微凝块,可能阻塞血细胞仪;血液比例过低,抗凝剂相对过剩,会引起血细胞形态和体积的一些改变,导致结果不准。在采血过程中,尽可能采用定量抗凝剂及定量负压的真空管完成定量静脉采血。检验时要保证血量充足,一般机子吸完样血还要剩余20-30微升,这样才能保证最终分析结果的有效性。4.标本收集当结束血样采集之后需控制一段时间再进行检测,一般要等到血液与抗凝充

6、分混匀后,抗凝剂完全溶解后方能进行,否则会造成PLT结果误差过大。这是由于采手指血时速度较慢会造成出血受阻,且造成血小板有骤时发生黏附。而PLT从黏附到解散要经过2min左右,检测的最佳时间是在采血后5~10min,并且静置后的血样应完全混匀才能检测。许多生理因素如:进食、运动和情绪激动等,都会使白细胞计数发生变化。此外,患者的药物使用也会对血常规检查结果造成影响。许多药物进入人体后可引起人体生理、生化和病理方面的复杂变化,对医生治疗方案的制定也是很不利的。如:激素类药物能影响并可引起血小板和红细胞量的减少,抗菌药物引起

7、白细胞减低;对于输过血及输过液患者,血常规检查应在输完24h后完成。5.运输贮存①贮存。血样进行存储要遵循相关原则,具体包括:为避免蒸发现象,血样必须贮存在封闭的容器中,同时严格控制温度,温度越低,则血样保存的时间就越长。需要强调的是血常规血样严禁冷冻。一般保存温度在4±2℃。②运输。血样要及时处理,一般要避免长时间的运输或贮存。标本取好后,放置的时间长短会对标本的质量产生影响。有研究表明,用EDTA抗凝的静脉血标本,在标本收集后的8h内(室温)检测,可以得到最佳的检测结果。白细胞分类可稳定6~8h,但2h后粒细胞形态即

8、有变化,故做镜检分类者应及早分血片。如果不需要血小板和白细胞分类的准确数据,则标本可以在2~8℃的条件下保存24h。6.标本自身标本自身的因素也会对血细胞检验的结果造成影响,其中血小板计数最容易受干扰。由于血小板计数的阈值是2~24fL,3~20fL为准确计数阈值,20~24f为血小板计数的漂浮阈值。当小红细胞体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