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诗歌鉴赏—形象.ppt

高考复习诗歌鉴赏—形象.ppt

ID:48045937

大小:188.00 KB

页数:40页

时间:2020-01-12

高考复习诗歌鉴赏—形象.ppt_第1页
高考复习诗歌鉴赏—形象.ppt_第2页
高考复习诗歌鉴赏—形象.ppt_第3页
高考复习诗歌鉴赏—形象.ppt_第4页
高考复习诗歌鉴赏—形象.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复习诗歌鉴赏—形象.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古代诗歌鉴赏之诗歌形象学习目标:1、学习鉴赏诗歌形象的方法2、明确考点,规范答题步骤一、考查方向1、对抒情主体形象的认知理解2、对诗歌意象的识别理解3、对诗歌意境的体味二、题目类型1、“×××的寓意是什么”、“×××在诗中是什么意思”。2、“塑造了怎样的形象”,“景物有什么特点”,“表现了怎样的情景”,“营造了怎样的气氛”。3、这首诗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展现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什么是诗歌的形象?形象人(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物(咏物诗中的物)

2、景(写景诗中的景)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1)明确诗中的形象是什么,即主人公是哪一类人。(2)具体分析诗句中形象的基本特征有哪些。(3)形象的意义是什么(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人物形象鉴赏的思维切入点和答案组织落脚点一、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如何分析人物形象?①知人论世,关注背景。②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典型的细节。小儿垂钓(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这首诗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刻画垂钓小儿这个

3、形象的?这个形象有哪些特点,试作分析。(1)从外貌、动作、心理方面(2)※垂钓小儿聪明(机灵),天真可爱。※“蓬头”、“侧坐”等表现小孩的天真可爱,从“遥招手”、“怕”等可看出小孩的聪明(机灵)。秋思(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诗中作者写了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作者客居洛阳见秋风起,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补写。04全国1.思亲怀友2

4、.心忧天下、忧国忧民3.怀才不遇、壮志难酬4.献身边塞;反对征伐5.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6.豪放洒脱诗歌中常见抒情主人公形象二、鉴赏诗歌的景物描写“一切景语皆情语”,鉴赏此类形象的基本思路是:以所写景物的自然属性为依据,挖掘其社会属性(作者借以抒发的感情、表达的寓意等)。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客观之象所抒之情,所言之志主观之意粤秀峰晚望(谭敬昭)江上青山山外红,远帆片片点归艭①。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②。注:①艭(shuāng)小船。②海幢,即海幢寺。⑴诗中哪些意象体现了题目中的“晚望”?

5、请分别从“晚”、“望”两个方面回答。(3分)晚:归艭钟声望:江、青山、远帆、老鹤06广东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齐安郡中偶题(杜牧)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暮热游荷池上(杨万里)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时刻的景色,均以荷与为诗歌的主要意象。05浙江西风傍晚“望月怀远”“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等等。传统文化中审美的习惯:刚性之物:柔性之物:豪壮婉约[正宫

6、]叨叨令无名氏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水清如玉。青山隔断红尘路,白云满地无寻处。说与你寻不得也么哥,寻不得也么哥,却原来侬①家鹦鹉洲②边住。[注]①侬:我    ②鹦鹉洲:此处为“渔父居处”的代称。(1)本曲前四句运用丰富的意象勾勒出一幅美丽的自然图景,其中意象体现出温润柔美的特征,意象则给人以飘逸渺远的感受。(2分)06浙江流水白云丹阳送韦参军(严维)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1)这首送别诗写到的“水”,有什么寓意?请作简要说明。用“水悠悠”象征离别的惆怅和

7、友情的悠长。06湖北闻雁(韦应物)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寒塘(赵嘏)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2)简答:这两首诗为什么都写到雁?雁是候鸟,春秋迁徙。秋天,大雁仿佛在奋力飞回故巢。这种景象每每牵动游子的思乡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浓浓的乡愁。03春招鹧鸪天  晏几道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最后两

8、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04全国杜鹃:又名子规、杜宇,古代有“望帝啼鹃”的传说。在古诗词中常与悲苦之事联系在一起,表哀怨、凄恻、思归。李白《蜀道难》: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白居易《琵琶行》:杜鹃啼血猿哀鸣李商隐《锦瑟》: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文天祥《金陵驿》: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答案]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最后两句是说:不是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决定回去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