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形象类诗歌鉴赏之事物形象.ppt

高考复习形象类诗歌鉴赏之事物形象.ppt

ID:50492675

大小:7.25 MB

页数:33页

时间:2020-03-09

高考复习形象类诗歌鉴赏之事物形象.ppt_第1页
高考复习形象类诗歌鉴赏之事物形象.ppt_第2页
高考复习形象类诗歌鉴赏之事物形象.ppt_第3页
高考复习形象类诗歌鉴赏之事物形象.ppt_第4页
高考复习形象类诗歌鉴赏之事物形象.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复习形象类诗歌鉴赏之事物形象.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品味·形象类11.11.25S.X.W形象类诗歌鉴赏之事物形象1事物形象(偏咏物类的诗歌)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花鸟虫鱼)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如咏物诗。咏物诗中描绘的形象或带有诗人主观色彩的物象,或以物曲折表现诗人的品格情操和思想感情。21.诗的一、二句写出了“木芙蓉”怎样的特点?(2分)2.托物言志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请作简要赏析。(2分木 芙 蓉(吕本中)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3木芙蓉41.借相关语句或关键词来分析物象。木芙蓉不畏艰难,用心开花。从方法和作用两方面回答:借助

2、不畏风雨寒霜、从容自在、自开自落的木芙蓉来寄托作者的志向、情感,表达自己不管环境有多恶劣、多艰难,也依然从容淡定,坚持走自己的路。5[例2]严郑公宅同咏竹唐·杜甫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6.2知人论世,结合背景或作者阅历作答。很多作品有着较深的时代背景,其情感的抒发与作者的阅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在分析物象后,还要结合相关背景作纵深的分析。作者是杜甫,杜甫一生不得志,他借咏竹子,抒发了个人情怀:对人才和个人际遇进行了反思。7要尊重天性,顺应自然;要呵护人才,不要

3、摧残人才;期待得到提携,使自己有所作为.8从对山园小梅的吟咏中,可以读出诗人怎样的品格情趣?山园小梅林 逋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9作者吟咏梅花不是目的,关键是托梅花言志。首联描写梅花在百花凋零的严冬迎着寒风昂然盛开,既是赞美梅花,又是以梅花自喻,表现了诗人卓然不群、超凡脱俗的高洁品质。尾联抒怀,表示在赏梅之时低声吟诵,在恬静的山林里尽可自得其乐,而不需要檀板金樽的豪华场面,表现了诗人隐居田园、不慕荣利的高尚的情操趣味。103要由表及

4、里挖掘物的含义。任何一篇诗作咏物本身不是目的,是为了表达某种情感。因此,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是赏析的重点和难点。11鉴赏诗歌事物形象的答题步骤①总结概括出诗中描绘歌咏的主要物象;分析所咏物象的特点,关注描写用语及评价用语的感情色彩,尤其要分析出其内在神韵;②结合诗人自身经历、思想感情剖析所寄托的感情。③分析诗歌存在的写作技巧。结合诗人自身经历、思想感情剖析所寄托的感情。12鉴赏思路寄托的情感表现手法写了什么物有什么特点13咏山泉储光羲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实战演练(

5、2)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物的特点“不知名”“无人问”“恬淡”,“长自清”寄托的情感恬淡自然,淡泊名利14(2)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答案: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具有满涧平池之能的同时,又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淡泊清高,随性自然的情怀。15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画眉鸟王安石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本诗表现手法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从诗中能领悟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6答

6、:托物言志。通过林中鸟与笼中鸟不同境遇的对比手法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热情赞美,对束缚个性、禁锢思想、窒息性灵的憎恶和否定。17咏物诗特点归纳:1、既然咏物,要实写其形态、色泽特征,或写其所处环境,求其“形似”。2、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其“神似”[不滞于物]3、从整体构思看,托物言志,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4、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除了正面描写之外,还常用侧面烘托的手法。18写景诗与咏物诗的区别19菊郑谷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

7、乡菊,应傍战场开。注:重九之日,岑参正行军在外。时逢安史之乱,诗人一直戍守边关。咏物写景菊花的高尚气节作者不求高位、不慕荣利战乱图思乡同情百姓渴望休战20移家别湖上亭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柳李商隐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注:①断肠,销魂②李商隐青年时就考中进士,朝气蓬勃,充满信心,然而由于党争倾轧,使他长期沉沦下僚。诗人写此诗时,妻子刚病故,自己又将只身赴蜀,去过那使人厌倦的幕府生涯。咏物写景春柳繁盛秋柳枯凋自伤迟暮自叹身世依依惜别图对故居的依恋难舍

8、21咏物与写景的区别1、从描写对象上,咏物诗中只有一个主体描写对象,主要描写此物的特点;而其它的诗中多是由多个景物构成一幅总体的画面,没有主次之分。2、从作用上,咏物诗是借详细描写物的特征来寄托作者的思想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