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18186-2000酿造酱油.pdf

GB18186-2000酿造酱油.pdf

ID:48025122

大小:281.32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8-31

GB18186-2000酿造酱油.pdf_第1页
GB18186-2000酿造酱油.pdf_第2页
GB18186-2000酿造酱油.pdf_第3页
GB18186-2000酿造酱油.pdf_第4页
GB18186-2000酿造酱油.pdf_第5页
GB18186-2000酿造酱油.pdf_第6页
GB18186-2000酿造酱油.pdf_第7页
GB18186-2000酿造酱油.pdf_第8页
资源描述:

《GB18186-2000酿造酱油.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GB18186-2000前言本标准的第8章、第5.3.2条为强制性的,其余为推荐性的。本标准是在ZBX66012-1987《高盐稀态发酵酱油质量标准》,ZBX66013-1987《低盐固态发酵酱油》和ZBX66014-1987《低盐固态发酵酱油检验方法》的基础上而制定。本标准的卫生指标与GB2717-1996(酱油卫生标准》一致.本标准由国家国内贸易局提出。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石家庄珍极酿造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林、鲁肇元、李栓勤、李月。本标准委托中国调味品协会负责解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酿造昔油GB18186-2000Fermentedsoysauce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酿

2、造酱油的定义、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签、包装、运输、贮存的要求。本标准适用于第3章所指的酿造酱油。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T601-1988化学试剂滴定分析(容量分析)用标准溶液的制备GB2715-1981粮食卫生标准GB2717-1996酱油卫生标准GB2'760-1996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4789.22-1994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调味品检验GB/T5009.39-1996酱油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5461

3、-2000食用盐GB5749-1985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T6682-199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GB7718-1994食品标签通用标准3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酿造酱油fermentedsoysauce以大豆和/或脱脂大豆、小麦和/或数皮为原料,经微生物发酵制成的具有特殊色、香、味的液体调味品。4产品分类按发酵工艺分为两类。4.1高盐稀态发酵酱油(含固稀发酵酱油)以大豆和/或脱脂大豆、小麦和/或小麦粉为原料,经蒸煮、曲霉菌制曲后与盐水混合成稀醛,再经发酵制成的酱油.4.2低盐固态发酵酱油以脱脂大豆及麦数为原料,经蒸煮、曲霉菌制曲后与盐水混合成固态酱酷,再经发酵制成的酱油。国家质量

4、技术监督局2000一09一01批准2001一09一01实施GB18186-20005技术要求5.1主要原料和辅料5.1.1大豆、脱脂大豆、小麦、小麦粉、数皮:应符合GB2715的规定。5.1.2酿造用水:应符合GB5749的规定。5.1.3食用盐:应符合GB5461的规定.5.1.4食品添加剂:应选用GB276。中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还应符合相应的食品添加剂的产品标准。5.2感官特性应符合表1的规定。表1井自5.3理化指标5.3.1可溶性无盐固形物、全氮、氨基酸态氮应符合表2的规定.表2一蒸74IKtXAj(VtWTSCXCXitM()E3I,5gjO/(1lf0,'g0)/,m1g0L/0

5、10m0Lm彝LI1105..58000I103..3700阵0I1010..050050I80.0740I2100..68000I1108..47000I1=105..A26000I1E00..a84000I5.3.2按盐按盐的含量不得超过氨基酸态氮含量的300o.5.4卫生指标应符合GB2717的规定。6试验方法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实验用水应符合GB/T6682中三级水规格.6.1感官特性GB18186-2000按GB/T5009.39-1996第3章检验。6.2可溶性无盐固形物样品中可溶性无盐固形物的含量按式(1)计算:x=x:一x,···”·········“············⋯

6、⋯(1)式中:x—样品中可溶性无盐固形物的含量,g/100mL;X,—样品中可溶性总固形物的含量,g/100mL;X,—样品中氯化钠的含量,g/100mL,6.2.1可溶性总固形物的测定6.2.1.1仪器a)分析天平:感量0.1mg;b)电热恒温干燥箱;。)移液管;d)称量瓶:025mm,6.2.1.2试液的制备将样品充分振摇后,用干滤纸滤入干燥的250mL锥形瓶中备用。6.2.1.3分析步骤吸取试液((6-2.1-2)10.00mL于100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吸取上述稀释液5.00mL置于已烘至恒重的称量瓶中,移入(103士2)℃电热恒温干燥箱中,将瓶盖斜置于瓶边。4h后,将

7、瓶盖盖好,取出,移入干燥箱内,冷却至室温(约需0.5h),称量。再烘0.5h,冷却,称量,直至两次称量差不超过1mg,即为恒重。6.2.1.4计算样品中可溶性总固形物的含量按式(2)计算:X,二m2-m,X100.····.一·..·..·..·..·..·..·.⋯⋯(2)10、J_、-一、。,-X5100’“式中:X,—样品中可溶性总固形物的含量,g/100mL;M2-恒重后可溶性总固形物和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