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8022725
大小:534.76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1-27
《翻译中的隐和显.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05年7月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July2005第37卷第4期ForeignLanguageTeachingandResearch(bimonthly)Vo1.37NO.4翻译中的隐和显北京外国语大学柯飞提要:近年翻译研究开始探讨翻译之共性,翻译中的隐和显可能涉及共性。本文以英汉互译实例分析翻译中显化和隐化现象的发生,认为由语言、译者、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造成,并着重讨论了语言因素和译者因素。分析发现隐、显现象的发生和隐、显程度可能与语言的形式化程度和翻译方向相关。关键词:共性、显化
2、、隐化、仿译[中图分类号]I-10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0429(2005)04—0303—56)Kenny(1998)通过对原文、译文的语义韵分析,1.翻译共性问题发现译文语言有“净化”(sanitisation)现象;译文是否忠实于原文,这可以说是检验翻译优劣7)译文不仅有“简化”、“显化”和“净化”等现象,翻的永恒的标准,也是翻译研究、翻译评论的一个主要话译过程中会不同程度地发生对原文的模仿,从而使译题。但语料库特别是双语语料库的出现,引发出人们文变得复杂化、冗长化(柯
3、飞2003);对翻译研究的新的思考。例如近十多年里国外学者致8)陈瑞清(2004)从自建“大众科学英汉平行语料力探讨的翻译之共性问题,以及与之相关的译文语言库”和台湾中研院平衡语料库原创汉语文本对部分汉特点问题。这是翻译研究中的一个新视角。语料库的语关联连词的使用情况作比较,发现汉译本有从意合发展为这一类翻译研究提供了更充分的资源和手段。转形合的潜在显化趋势;翻译的共性,即译文中呈现的有别于原文的一些9)秦洪武、柯飞(2004)通过个案考察“翻译语”典型的、跨语言的、有一定普遍性的特征。近年来涉
4、及(translationese),亦即既非原文又不完全是母语的、介语料库与翻译的研究报告,有不少是围绕这一课题展乎原文和译文之间的“语际语”,并注意到非文学译本开的,如以下值得注意的文献:比文学译本在结构上更趋向于借鉴原文;1)Baker(1993,1998)通过考察“英语翻译语料库”10)另外,Xiao&McEnery(2002)则通过深入的研(TEc),提出译文语言呈简化(simplification)特点;究,发现在“体”标记的使用上,汉语译文比汉语原文多2)Laviosa(1997,1
5、998)考察译文与母语在词汇使出约一倍。用上的不同,发现译文比母语使用更多的高频词;这似11)其他还有Ebeling(1998)比较英语和挪威语在乎可佐证Baker的观点,因高频词数量少。使用的多意存现句使用上的特点,Maia(1998)以双语对应语料库味着语言简化;观察英语和葡萄牙语在人称主语使用频率上的差异等3)Dverfis(1998)通过对英语和挪威语互译的考(参看王克非2004:182—184)。察,证明译语同母语相比有显化(explicitation)倾向;对以上涉及翻译共性问题的探
6、讨,无论在国外或4)王克非(2003)基于对汉英馍汉对应语料库的国内,还只是初步的,有待深入的,但却展现出广阔的考察,发现译本扩增现象,这与Dverfis(1998)的考察结研究前景,有助于我们加深对翻译和翻译过程的认识。果有类似之处;例如下面要讨论的翻译的显化和隐化现象。5)Kenny(2001)基于德语膜语文学素材平行语2.翻译中的显化现象料库的考察,发现创造性新词翻译中呈现标准化/规范化(normalization)趋势;显化(explicitness/explicitation),又译外
7、显化、明·本研究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基于大型双语对应语料库的翻译研究与翻译教学平台”(项目编号:05BYY013)的部分成果。·303·2005正外语教学与研究第4期晰化、明朗化、明示等,指的是“目标文本以更明显的形的显化,主要是通过使用增词、改用具体词、转换人称、式表述源文本的信息,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增添解释转换辞格等手段。但是鉴于汉语在连接词等衔接手段性短语或添加连接词等来增强译本的逻辑性和易解和指称形式上都不同于英语等印欧语言,所以应该还性”(Shuttleworth&Cowie1997:
8、55)。Blum—Kulka最有一定的隐化现象发生。照顾到汉语表达习惯而做相早对此进行系统的研究,她认为“译者对于原文进行解应隐化处理的翻译通常比不做隐化的仿译(imitation)译的过程可能导致译语文本比原语文本冗长”;这一冗更为地道。长现象“可能是由于译语中提高了衔接上的外显程度3.1下面的两例英译汉(本文例句除特别注明外造成的”(Blum—Kulka1986:19)。均取自北外通用汉英对应语料库),反映出汉语译者由这一假说的提出,在西方翻译界引起研究兴趣。于受原文影响而产生的仿译,并使译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