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芮城清凉寺史前墓地_薛新明.pdf

山西芮城清凉寺史前墓地_薛新明.pdf

ID:48020890

大小:9.04 MB

页数:49页

时间:2020-01-21

山西芮城清凉寺史前墓地_薛新明.pdf_第1页
山西芮城清凉寺史前墓地_薛新明.pdf_第2页
山西芮城清凉寺史前墓地_薛新明.pdf_第3页
山西芮城清凉寺史前墓地_薛新明.pdf_第4页
山西芮城清凉寺史前墓地_薛新明.pdf_第5页
山西芮城清凉寺史前墓地_薛新明.pdf_第6页
山西芮城清凉寺史前墓地_薛新明.pdf_第7页
山西芮城清凉寺史前墓地_薛新明.pdf_第8页
山西芮城清凉寺史前墓地_薛新明.pdf_第9页
山西芮城清凉寺史前墓地_薛新明.pdf_第10页
资源描述:

《山西芮城清凉寺史前墓地_薛新明.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山西芮城清凉寺史前墓地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山西运城市文物局芮城县文物旅游局清凉寺史前墓地位于山西省芮城县东北部,在中条山脉南麓、黄河北侧,为山前丘陵坡地(图一)。由于遗址地跨西陌乡寺里和陌南镇坡头村,所以称为寺里—坡头遗址,面积约200万平方米。最早发现于1955年,1965年公布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5和1984年,当地村民在清凉寺旁的断崖上取土,先后两次发现了数十件史前玉石器,分别藏入芮城县博物馆和运城市盐湖区(原运城市)博物馆。清凉寺附近图一山西芮城清凉寺墓地位置示意图出土古代玉石器的消息引起一些不法分子的觊觎,墓地面临盗掘的严重威胁。鉴于文物保护和学术研究的需

2、要,从2003年深秋到2005年初冬,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联合山西运城市文物局、芮城县文物旅游局等单位,对清凉寺墓地进行了连续三年的抢救性发掘,揭露面积累计近3000平方米,取得重大收获,为认识陕晋豫交界地区为核心的中原史前文化发展历程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引起学术界的高度重视,被评为200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并获2003-2004年度国家文物局田野考古三等奖。2006年初,对2004年底以前的发掘资料做整理,发掘简报,提出了初步认识〔1〕。近年来,全国不同单位、不同学科的科研人员参与墓地的研究,对部分墓葬中出土的遗物进行科学鉴定,对墓地的认识有了新的进展。为了使学者

3、们对墓地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有必要对其整体情况再做进一步介绍。〔1〕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运城市文物工作站、芮城县文物局:《山西芮城清凉寺新石器时代墓地发掘简报》,《文物》2006年3期。—525—考古学报2011年第4期一发掘概况芮城县属运城市管辖,中条山横亘于该县北侧,境域东西狭长,近椭圆形。北以中条山脊为界与盐湖区、永济市毗连,东以水涧为界与平陆县接壤,西侧为由北向南流的黄河干流。河水在风陵渡凤凰堆一带受到秦岭的强力阻挡,以近90度的转弯折向东流,形成与陕西、河南两省的天然分界线。西与陕西潼关以水为邻,南与河南灵宝隔河相望,守晋、秦、豫三省之要塞,为西北、中原、华北交通的

4、要冲。清凉寺史前墓地所在地为一条南北向的台塬,东西较狭窄,中部有一座元大德七年(1303年)始建的佛教寺院——清凉寺,寺院所在的小村叫寺里,寺院大殿以北隆起的山脊,南面是平缓的窄长台塬,台塬东西侧为古名水的恭水涧源头之一。墓葬区位于清凉寺院的东北侧,在山梁东部一块较低平的区域,海拔约620米。墓地被丘陵、山地和地势较高的台塬呈半包围状环绕,周边的地势高低不平、沟壑纵横(图版壹,1)。墓地东部坡头村遗址区地势较高,遗址与墓地之间为一条自然冲沟。北隔中条山与著名的运城盐湖相通,距离约20公里,南与黄河渡口距离近20公里,在古代的南北交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墓地在山脚坡地内,长期的

5、雨水冲刷使东部临近冲沟的地面不断坍塌。清凉寺院起建后,僧人曾在墓地南部一带建筑僧舍,现在村民又在这里挖窑洞居住,墓地有部分缺损。近清凉寺大殿的墓地西南部,在起建和历代维修该寺院时,取土破坏了部分墓葬。只有墓地的西北部保留了原来的界线。目前保存的范围南北最长约100、东西宽30-90米,总面积近5000平方米。发掘区大部分可分为现代耕土层和垫土层、枣园文化层,少部分区域在二者之间有不连续的庙底沟二期文化层。清凉寺主要发掘区选择在墓地的正中心位置,采用由西向东逐渐大面积揭露的方式清理,以5米×5米探方为记录单元,在三年的发掘中,先后清理了土坑竖穴墓355座,多分布在主要发掘区(

6、图二;图版壹,2)。墓葬开口在耕土层和垫土层下,东部和中部的部分墓葬打破了枣园文化的遗迹,墓壁为厚薄不一的枣园文化地层堆积,但庙底沟二期文化的地层却很少。出于保护墓地的目的,对遗址未发掘,只清理了少数属于枣园文化的遗迹,因此对遗址的情况了解得并不多。墓葬间叠压与打破关系和特点,对墓葬的分期提供了重要依据。下面举几组具有分期意义的典型墓葬组合,并根据其他墓与典型墓例的对比,对不同阶段墓葬的分布区进行综合分析。第一组:M46→M62第二组:M53→M54第三组:M275→M279hM276—三组具有打破关系的墓葬,可分四期。第一组M62是小型墓,位于于墓地西部,墓主人头向西北。

7、与其特点类似的墓葬较少,—526—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山西运城市文物局、芮城县文物旅游局:山西芮城清凉寺史前墓地—527—考古学报2011年第4期全部挖在生土上,个别墓被东西向的小型墓打破,为墓地的第一期。打破M62的M46是小型墓。同类墓葬皆东西向,墓主人头向西,位于墓地中、西部,分布范围广,数量多。规模、葬制相似,仅有小的区别,除一部分挖在生土上外,部分墓葬打破枣园文化的遗迹及地层。由这组打破关系可见此类墓葬整体晚于第一期墓葬,为墓地的第二期。第二组M54位于M46的东侧,属于墓地的第二期。M53东西向,墓主头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