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8016653
大小:25.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1-18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及其对现代教育的意义.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及其对现代教育的意义陶行知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其一生不但有大量的教育实践活动,与实践相伴随的理论探索也非常丰富。集陶行知思想大成的,适合中国国情,又符合世界现代教育潮流的、充满无限活力的是生活教育理论。早在1921年,陶行知目睹旧中国教育“守陈法而不革,拘故步而自封”,教师闭门教书,学生埋头读书,教育与时势严重脱节,与学生个性发展严重分离的情况,对腐朽没落的旧教育、旧课程提出了尖锐的批判,而后通过一系列的教育调查、实践和思考,创立了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为
2、核心的生活教育思想。陶行知说“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陶行知进一步说:“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陶行知认为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因此,我们可以说过“生活即教育”。生活即教育的一个核心观点是“以生活做中心”。他认为“没有生活做中心
3、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在死教育、死学校、死书本里鬼混的人是死人。”生活即教育的另一个核心观点是“生活决定教育”。陶行知说:“过什么生活,便是什么教育。”人们的社会生活不同,因而受到的教育不同,过哪样的生活,就是哪样的教育。他还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可见,“生活即教育”的基本含义:第一,“生活即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自有人类生活产生便有生活教育,生活教育随着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变化。第二,“生活即教育”与人类
4、社会现实中的种种生活是相应的,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在种种生活中进行。第三,“生活即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与人生共始终的教育。陶行知反对杜威“学校即社会”,而主张“社会即学校”。就如鸟儿放飞于空中,可任意翱翔,是要把学校的一切伸张到大自然去,如此学生可以学得更多,更广,更活。“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社会是生活场所,也即教育场所。”凡是社会空间所有的一切有用的物质条件,都可以成为资源,学校的教育教学不仅要把学校的全部生活作为教育的材料,而应把社会生活纳入学校的教育。。“社会即学校”是与“生
5、活即教育”紧密相联的,是“生活即教育”同一意义的不同说明,也是它的逻辑延伸与保证。因为生活教育的“生活”是社会生活,所以“整个社会的运动,就是教育的范围,不消谈什么联络而它的血脉是自然相通的”。“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教学做合一有两种具体涵义:一是方法,二是生活的说明。在方法方面,他主张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子。“生活教育内之教与学必是以做为中心。”他所谓的做便是在劳力上劳心。单纯的劳力,只是蛮干,不能算做;单纯的劳心,只是空想,也不能算做,真正的做是在劳力上劳心,只有手到
6、心到才是真正的做。在陶行知先生意中,“教学做合一”实际包括三层意思:一是指方法,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二是指关系,对事说是做,对已说是学,对人说是教;三是指目标,教育不是教人学,而是教人学做事。他同时强调,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而“做”是根本,是中心。他的“做”有三种特征:行动;思想;新价值的产生。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是现代科学的教育观和人生观,在今天的教育改革大潮中依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由于各方面复杂因素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仍局限于传授书本知识,教师的任务就是传授教材知识,学生的
7、任务就是学习教材知识。而这些知识大多为抽象的理论知识,并且远离生活。因此,一方面学生因陌生而失去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觉得所学的知识无用武之地,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要改变这种现状,就要加强教育与生活的联系,教材的编制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生活,尽可能的做到知识的呈现从学生的经验出发,使学生在熟悉的经验范围之内,理解知识的意义和作用,产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主动学习。此外,由于高考现状,造成了高分低能的现翔普遍存在,学生的生活能力低下。学生能力的培养是目前素质教育和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我们可以从陶行知“生活即教育”中
8、得到启示:就是把生活本身当作一种教育,利用生活进行教育,使学生在生活中增长才干,锻炼能力,在生活中学会生存。陶行知一再强调要将“死教育”变为“活教育”,也是力图使教育不离开发展的学生和变革着的社会生活。“社会即学校”的办学理念,对传统学校的模式产生巨大冲击。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社会即学校”要求改革传统学校的时空观。学校不能关起门来办学,必须和社会生活联系起来。二、“社会即学校”要求改革传统学校的办学主体。传统学校是被少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