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7979156
大小:50.01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0-01-18
《试论刘禹锡的诗歌成就》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毕业论文论文题目:试论刘禹锡的诗歌成就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单位:论文完成日期:-9-试论刘禹锡的诗歌成就[内容摘要]:刘禹锡是唐代一位有特色的诗人。在中唐异彩纷呈的文坛上,他的诗既不像韩愈诗的奇崛,也不像白居易诗的平易,其诗不铺张放纵而比较节制约缩,因而能独树一帜,自成风格。从他各类诗歌创作的总体上看,刘禹锡具有进步的政治主张和卓越见识,对于社会政治观察敏锐。他写诗注重立意、选材构思,以及塑造形象,多从表达丰富深刻的思想出发,所以世人评“刘禹锡诗以意为主”[1]。于此,笔者试从刘禹锡诗歌的取材、风格及人格魅力三方面来对其诗歌
2、成就作以探讨,以求教于方家。[关键词]:刘禹锡诗歌取材风格人格魅力正文: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河南省)人。唐德宗贞元九年(793)登进士第,官监察御史。他与柳宗元同为王叔文政治革新集团的骨干,在革新派执政期间,任屯田员外郎等职,革新失败后,贬朗州司马。元和十年(815)召还,后又贬连州刺史。晚年为检校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有《刘宾客集》,又称《刘中山集》、《刘梦得文集》。刘禹锡是我国唐代以努力学习民歌著称和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优秀诗人。纵观其一生的创作道路,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永贞革新以前为第一时期,永贞革新失败
3、后被贬谪的二十二年为第二个时期,贬谪生活结束以后的十五年为第三个时期。清代吴乔《围炉诗话》卷三引贺黄公(裳)的话说:“梦得佳诗,多在朗、连、夔、和时,作主客以后,始自疏纵。”这个看法,基本符合刘禹锡的实际情况。他在朗州、连州、夔州、和州时期,能够接近人民,向民歌学习,使自己的诗歌创作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无论是诗歌的思想性还是艺术性,都获得了提高。本文尝试就刘禹锡诗歌的成就展开论述,以期能管中窥豹。一、选材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9-(一)刘禹锡认真地吸取了民歌的营养,创作出一批反映下层民众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的好诗。刘禹锡在贬谪朗州以后
4、,开始接触民歌,认识到学习民歌的意义。在《上淮南李相公启》中说:“虽甿谣俚音,可俪风什。”意思是说,民歌、民谣可以与文人的诗歌创作相媲美,因此应该向民歌学习。现存刘集中《竞渡曲》、《采菱行》两诗可以确定为朗州时期所作。这两篇作品初步显示了学习民歌的成效。后来经过长期的探索,终于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竹枝词》、《浪淘沙词》、《淮阴行》、《堤上行》、《踏歌词》等诗,有的描写人民的劳动场面,有的表现人民的爱情生活,有的展示了江南水乡的风俗画,题材更为广阔。试看如下一些诗篇:竹枝词(两首)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银钏金钗来负水,长
5、刀短笠去烧畲。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前一首诗写我国西南山区少数民族劳动生活的状况,寥寥数句,就勾勒出一幅生动的少数民族风俗画。后一首诗巧妙地运用双关隐语,从而含蓄婉转而又真挚地表现了劳动人民的爱情生活。堤上行三首一酒旗相望大堤头,堤下连樯堤上楼。日暮行人争渡急,桨声幽轧满中流。二江南江北望烟波,入夜行人相应歌。《桃叶》传情《竹枝》怨,流水无限月明多。三长堤缭绕水徘徊,酒舍旗亭次第开。日晚出帘招估客,轲峨大艑落帆来。诗中剪取日暮争渡、月夜对歌、酒家迎客三个镜头,描绘了江边居民的生活图画和堤
6、旁船只来往不绝的兴旺景象。(二)-9-刘禹锡的诗歌反映了中唐政治生活中的大事件,而且歌颂什么,讽刺什么,倾向性鲜明。永贞之变是中唐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他的《聚蚊谣》、《飞鸢操》、《百舌吟》等诗,对镇压永贞革新的宦官、权臣作了深刻地揭露和批判。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先后削平吴元济、李师道等藩镇的叛乱,这是中唐时期又一件大事。向来关心国家统一的刘禹锡分别以《平蔡州》三首和《平齐行》二首,热烈地歌颂了平叛战役的胜利。平蔡以后,废除苛法,“蔡人始知有生民之乐”。刘禹锡这些诗的选材和主题思想,都“正得当时之意
7、”[2]不愧为现实主义的杰作。此外,如对“甘露之变”、朋党之争,刘禹锡都有诗表明自己的态度,以至对于象宦官煽动兴元兵变,杀害李绛,温造重新镇定兴元这样局部性事件,他也写诗寄贺,在这些诗中,战斗性最强的是讽刺诗,如《昏镜词》:昏镜非美金,漠然丧其晶。陋容多自欺,谓若它镜明。瑕疵既不见,妍态随意生。一日四五照,自言美倾城。饰带以纹绣,装匣以琼瑛。秦宫岂不重,非适乃为轻。诗中讽刺的对象虽然不能确指,但肯定是顽固派的封建官僚。(一)刘禹锡的示志诗和怀古诗,熔咏史与示志于一炉,旨趣隽永,发人深省。刘禹锡的仕途颇多波折,在政治上多次受挫,有
8、些还与写诗有关。但他总不屈服,仍然以诗歌来吟咏性情,遣愁寄慨。《学阮公体三首》、《萋兮吟》、《咏史二首》、《答杨八敬之绝句》等诗,都直抒胸臆,表现了自己守正不阿的人格和对权贵的愤慨。在封建社会里,具有进步思想的文人受到黑暗势力的压迫是普遍的现象,因此,刘禹锡这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