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7968987
大小:27.48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0-01-18
《绝对值教学设计及其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绝对值》教学设计一、教材内容人教版2015年版《义务教育教科书 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绝对值”。二、设计思路1、设计理念《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学中,有关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概念教学精心设置问题串,由浅入深,提出一系列有思维层次或不同理解深度的问题,力图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几何意义以及两者之间的本质联系,使不同的
2、学生有不同的收获。教学过程中适时向学生提供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进行的主动式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归纳、概括绝对值的若干性质,提炼上述活动中对绝对值代数解释的理解和应用,并用自己熟悉的方式、语言及数学符号去表示。2、教材内容分析(1)教材内容:这节课教学的主要内容为理解相反数、绝对值两个概念及它们之间的联系;掌握绝对值的相关性质,并能用符号语言来表示即讨论︱a︱与a之间的关系;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2)教材地位:本节紧承前一节《数轴》的内容,首先从数字特征角度总结出相反数的概念,然后又借助数
3、轴,从几何角度理解相反数的意义,同时自然从几何的角度引入绝对值的概念,然后又进行了代数解释。理解并掌握绝对值的概念是有理数大小比较和有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重要基础,所以又自然过渡到下节课的《有理数的加法》中去。思维及教学活动连接紧密,使前后形成整体,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3、学情分析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在前面一节课中,学生已经理解了有理数的意义,并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能比较有理数的大小。初步获得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初步体验解决方法的多样性,初步发展了创新意识。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在
4、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经历了一些探究活动,解决了一些简单的现实问题,感受到了从数学活动中积累数学经验的过程;同时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了很多合作学习的过程,具有了一定的合作学习的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三、教学目标1、知识及技能(1)借助数轴,理解绝对值和相反数的概念。(2)知道︱a︱的含义(这里a表示有理数)以及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关系。(3)能求一个数的绝对值和相反数,会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4)通过应用绝对值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绝对值的意义和作用2、
5、过程与方法(1)经历运用数学符号描述相反数和绝对值概念的过程,发展抽象思维。经历从相反数到绝对值的学习过程,使学生感知数学知识具有普遍的联系性。(2)初步形成反思意识,通过讨论、小组合作学习等形式使学生学会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通过数形结合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及它们之间的必然联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一定的愉悦感。四、教学重点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概念,从相反数的代数定义探究其几何本质
6、,从绝对值的几何定义里理解它的代数解释。并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五、教学难点绝对值问题中有关非负数的问题。六、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直观演示法、合作探究法七、课前准备1、教具:计算机、多媒体课件、三角板2、学具:直尺或三角板。 八、教学过程 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目的情境导入(电脑显示)回顾思考:1、什么是数轴? 2、数轴的三要素是什么? 学生回顾思考,并回答问题。 复习上节课的知识与方法,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活动 1 (电脑显示)画一条数轴,将下面三组数分别在数轴上表示出
7、来. (学生展台展示) 0-4-3-2-11学生探究合作,电脑展台展示,动脑思考,回答提出的问题。 学生直观观察获得结果。 教师适时的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概括能力;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从数字特征总结相反数的概念 321原点+3-32-22222233221.51.5问题一:观察上面每组中的两个数,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特点?你还能列举两个这样的数吗?(教师板书展示)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那么称其中一个数为另一个数的相反数,也称这两个数互为相反
8、数.特别的,0的相反数是0. 问题二:每组数所对应的点在数轴上的位置有什么关系?(学生笔记)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位于原点两侧,且与原点的距离相等.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得出结论 引入对相反数的几何解释 活(电脑显示)问题三 甲、乙两辆车从同一车站开出,在一条东西走向的街道上行驶, 甲车向东行驶 2千米到达A处,而乙向西行驶3千米到达B处,怎样表示: 动2 (1)甲、乙两车所在的位置;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